二、洛蘭家的曆史

    比哀蘭德的母親是普羅凡城內奧弗萊家的小姐,跟那所屋子現在兩個業主的母親,洛格龍太太,是異母姊妹。

    奧弗萊先生十八歲結婚,六十九歲續娶。前妻隻生一個女兒,相貌很醜,十六歲就嫁給在普羅凡開小客店的洛格龍。

    奧弗萊的填房也生一個女兒,可是長得漂亮。因此後果很奇怪,奧弗萊的兩個女兒年齡相差極大:第二個女兒出世那年,前妻的女兒已經五十歲。洛格龍太太的後母生下小妹妹來,她自己的兩個孩子都已成年。

    老風流的女兒十八歲,逞著自己的心意嫁給帝國禁衛軍中的洛蘭上尉。一個人動了愛情往往會有野心。上尉急於要爬到上校,進了作戰部隊。營長夫妻倆從奧弗萊先生奧弗萊太太手裏得了一筆津貼,心滿意足,在帝政時代忽而開戰忽而和平的局勢之下,不是在巴黎出風頭,便是在德國各地跑來跑去。那個時期,早年在普羅凡做油酒雜貨生意的奧弗萊老頭死了,死的時候八十八歲,根本沒來得及安排遺產。開過小客店的洛格龍夫婦偷天換日,把老頭兒的產業吞了一大半,隻剩下丈人在小廣場上的屋子和另外幾畝地留給老奧弗萊的寡婦,洛蘭太太的母親。那位太太守寡的時候年紀隻有三十八,和許多寡婦一樣打錯了主意,存心再醮,把婚書上指定給她的屋子和田地賣給奧弗萊前妻的女兒洛格龍老太太,然後嫁了一個姓奈羅的年輕醫生。奈羅把她的家私花得精光;過了兩年,她鬱鬱悶悶,潦倒不堪的死了。

    因此,奧弗萊遺產中可能派給小女兒洛蘭太太的部分大半不知去向,隻剩下八千法郎左右。洛蘭少校在蒙德羅一仗中陣亡,丟下二十一歲的老婆和一個十四個月的女兒;全部家私除了應得的撫恤金以外,隻有洛蘭老夫婦將來的遺產。兩老在邦霍埃做零售生意;邦霍埃是王台地帶的一個小鎮,那個地區就叫沼澤區。

    陣亡軍官的父母,比哀蘭德的祖父母,專賣建築用的木材,石板,磚瓦,鉛管之類。不知是能力不濟還是運道不好,他們營業不振,隻能過一個苦日子。一八一四年拿破侖下野,進口貨突然大跌,南德城中有名的高裏南商行宣告破產,把洛蘭的兩萬四千法郎存款倒掉了。因此兒媳婦回到老家去很受歡迎。少校的寡婦帶來八百法郎一年的撫恤金,在邦霍埃是筆了不得的數目。姊姊姊夫派給洛蘭太太的八千法郎,因為彼此住得遠,拖拖拉拉經過了許多手續才寄到;洛蘭太太拿來交給公婆,公婆把南德城內的一所小屋子給媳婦做抵押品:屋子勉強值到萬把法郎,一年收三百法郎房租。

    一八一九,洛蘭軍官的寡婦,在母親結了倒楣的第二次婚以後三年,差不多和母親同時過世。老奧弗萊和年輕老婆生的孩子先天不足,嬌弱,矮小。沼澤區氣候潮濕,對她身體大不相宜。丈夫家裏的人要留她住在本鄉,口口聲聲說世界上再沒有比沼澤區更衛生更舒服的地方,當年夏蘭德就在這裏幹出一番事業來的。寡婦受到的憐惜,照顧,撫愛,可以說無微不至;她死後,旁人還稱道兩老待媳婦的好處。有些人認為軍官的寡婦肯住在公婆家,多半是為了布裏穀,王台黨中的一個硬漢,在夏蘭德,邁爾西埃,特·蒙多朗侯爵,特·甘尼克男爵手下跟共和政府打過仗。若果如此,她一定是個非常多情非常有義氣的人了。布裏穀在保王黨部隊裏做到少校,地方上的人一直恭恭敬敬用這個軍銜稱呼他;他白天和黃昏都呆在洛蘭家的堂屋裏,守著帝國部隊的少校的寡婦,確是邦霍埃人人共見的事實。最後一個時期,邦霍埃的本堂神甫甚至向洛蘭老太太提出,要她勸媳婦同布裏穀結婚;神甫自願去托特·甘爾迦羅埃子爵保舉布裏穀做邦霍埃的治安法官。可憐的少婦死了,神甫的建議當然作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