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寫錯字詞的訣竅

    規範漢字是經過整理簡化並由國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簡化字和未被整理簡化的傳字。而“不規範漢字”則包括已被簡化的繁體字、已經被廢除的異體字、已經被廢棄的二簡字,和亂造的不規範的簡體字和錯別字。這些不規範的字阻礙了人際之間的溝通,我們要盡量避免使用不規範的字。

    那麽,不規範字都有哪些?我們下邊進行分類詳細說明。

    1.錯字

    指書寫中無中生有,在字的筆畫、筆形或結構上多寫或少寫一筆,結果寫出的字是“似字非字”,這就成為錯字。如“汙染”的“染”經常有人在“九”中加上一點,寫成了“丸”;“茂盛”的“茂”下麵多加一點;將“猴”字的右半部分寫成了“候”,等等。都屬於錯字範疇。

    2.別字

    張冠李戴,本該用某個字,卻寫成了另外一個字,這稱之為“別字”。比如,因為讀音相同相近,把“賬本”誤寫成了“帳本”,“粗獷”誤為“粗曠”;又因為字形相近,把“氣概”誤寫成為“氣慨”,把“裝潢”誤寫為“裝璜”;還因為意義混淆,把“湊合”誤為“湊和”,“針砭”錯寫成“針貶”。還有就是不明白典故,比如把“墨守成規”中的“墨”寫成了“默”,不知道這裏的“墨”指的是戰國時的“墨翟”這個人;“黃粱美夢”中的“粱”誤寫成了“梁”,不知道“黃粱”指的是做飯的小米。

    3.不規範的簡化字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繼20世紀50年代《漢字簡化方案》提出後在1977年12月20日又曾提出《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這第二次簡化字簡稱“二簡字”。1986年國務院批準廢止第二次簡化字方案。但現在依然有些人在使用二簡字。比如把“雞蛋”寫作“雞旦”,“停車”被寫作“仃車”,“人們”寫作“人イ”,“安”寫作“あ”,“遷徙”寫作“辷る”,“酒”字寫作“氿”等。

    4.濫用繁體字

    已經簡化了的字仍然寫成繁體字,這是用字不規範的表現,應該屬於錯別字的範疇。如常用的繁體字。

    5.濫用諧音

    現在有很多廣告詞中出現濫用諧音現象。比如,賣沙發的寫成“坐想(享)其成”,賣飲料的寫成“飲(引)以為榮”,賣蚊香的寫成“默默無蚊(聞)”,賣衣服的寫成“換(煥)然一新”等。

    6.書寫不規範漢字

    書寫筆畫要規範,不規範的書寫會造成對字的理解有偏差。如“本”指草木的根或莖幹,泛指事物的根本或者根源,與“末”相反,有的人寫成“大十”上下結構,就失去了字本來的意義。

    為了促進順暢溝通,我們都應該在主觀上正確使用漢字,改掉壞習慣,認認真真地寫字。當然,客觀上來說,我們不可避免會寫錯別字,那麽,我們該怎樣防止寫錯別字呢?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字音、字形和字義之間常常是有一些對應關係的。所以,避免自己寫出錯別字。

    1.以音辨形

    也就是把握字音和字形的關係,來避免寫成錯別字。漢字的字音和字形的搭配具有任意性的,同時也具有強製性,一定的字音就規定了某一個具體的字,比如“墨守成規”,“成”是chénɡ而不是chén,隻要記住這個音,便能有效避免把“成規”寫成“陳規”。所以,日常讀準字音,我們就知道它不可能有那樣的字形,比如“奴顏婢膝”,如果我們把“婢”讀成了bēi,難免會誤寫成“卑”,而知道應該讀bì,之後,就不可能寫到另外一個詞上去。

    2.以偏辨形

    就是通過把握字形和字形之間的關係,來避免寫錯別字。漢字幾乎絕大部分是形聲字,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所以,我們可以推斷形旁,明白字義所屬,來判斷字在詞中運用得是否正確了。比如,“燥熱”都包含幹的意思,燃起火常常會讓空氣幹燥,或者空氣幹燥也容易著火;而人“急躁”時常常會跺腳,因此必須是足字旁。這種聯想式的記憶可以幫助我們識認很多形近的,偏旁不同的字。

    3.以義辨形

    明白字義是明辨字形正誤的基礎。比如,“堅”是結實、硬、堅固的意思;“艱”是困難的意思,讀者在了解它們之間在字義上的區別後,再用到“堅固、堅強、艱難、艱辛”等詞時就能區分清楚了。知道了“戴”是加在頭、麵、頸、手等處,還有“尊奉、推崇”的意思;而“帶”是攜帶、捎帶的意思,那麽,對“戴帽子、擁戴、帶口信、帶行李”等就一目了然了。

    4.結構辨形

    根據詞語之間的結構關係也可以幫助我們避免寫錯別字。這種情況多出現在成語中,我們知道大部分成語詞素和詞素之間的關係是對應的,結構上常常是兩兩對應,比如“提心吊膽”,不能誤寫成“提心掉膽”,因為“提”和“吊”是相近的意思;“一張一弛”,不能誤寫為“一張一馳”,因為“張”和“弛”是對應的相反的意思。

    5.理清源頭

    很多詞語、成語都有出處——曆史典故、成語故事、寓言故事,等等。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字詞的源頭,那就避免寫錯別字了。比如“再接再厲”總有人寫成“再接再勵”,因為這個成語意為一次又一次地繼續努力,常用來鼓勵他人。實際上,這個成語最早的意思是:為了鬥雞時使自己的雞獲勝,每次鬥前,在磨刀石上磨磨雞的喙,使它的嘴尖鋒利。“厲”通“礪”,指的是磨刀石。

    A

    ɑi

    哀āi.衰shuāi.衷zhōnɡ

    哀āi:①悲傷,悲痛:哀傷、悲哀。②悼念:哀悼、默哀。③憐憫:哀憐。

    衰shuāi:①力量減退:衰落、衰弱。②凋謝,凋零:衰草、衰敗。③年老:衰老、衰白。衷zhōnɡ:①內心:由衷、無動於衷、衷腸。②福,善:“降衷於下民”。③正中不偏:折衷。

    【解析】

    三個字字形相近,稍有馬虎就很容易把它們弄混,造成錯誤。這三個字的區別是,“哀”是中間是個“口”;“衰”在“口”中間加一橫;“衷”在“口”中間加一豎。巧記:有橫著的皺紋就是衰老;心裏直直的就是衷心的;心裏空空的就是哀愁。

    【例句】

    雖然老師漸漸衰老了,但他不因此哀傷,因為教師節那天,有那麽多同學來到他家,衷心祝福他晚年幸福長壽。

    唉聲歎氣āishēngtànqì

    唉聲歎氣:因傷感鬱悶或悲痛而發出歎息的聲音。

    【解析】

    “唉、歎”都是歎息的聲音。而“哀”是悲傷之意,與歎無法照應。所以“唉聲歎氣”不能寫成“哀聲歎氣”。

    【例句】

    考試成績下來了,大家都考得不好,一個個唉聲歎氣。

    矮ǎi.矯jiǎo/jiáo

    矮ǎi:①低,不高:矮小、矮子、矮樹。②級別低,地位低:矮一級。③卑下的:說矮話、觀場矮人、鄙矮。④放低:矮身而過。

    矯jiǎo/jiáo:jiǎo①糾正,弄直:矯正、矯揉、矯治、矯枉過正。②假托:矯命、矯奪、矯稱。③強壯,勇武:矯健、矯捷。④拂逆,違背:矯情(qínɡ)、矯俗。⑤舉:矯首、矯手。⑥姓。/jiáo①方言,指強詞奪理,無理取鬧:矯情(qinɡ)。

    【解析】

    這兩個字意思上沒有相同之處,但是因為形似而常常混淆,它們都有“矢”部,區別就在於“矮”的左半部是“委”;“矯”的左半部是“喬”,要認真看清,記牢。

    【例句】

    那位矮個的委員長雖然很瘦弱,卻行動矯捷,在戰爭年代曾經常喬裝進入敵營,成功探取到很多重要敵人情報。

    【知識講堂】男左女右的由來

    在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的現象普遍存在。對於它的來曆,一種說法是,這一習俗來源於我國古代哲學中的陰陽觀念。陰陽之說最初是指物體對日光的方向,朝陽為陽,背陽為陰。後來,古代哲學家就用這個觀念來解釋所有事物中兩個互相對立又相互聯係的方麵。他們把現實事物中的不同方麵如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進行歸類,稱大的、長的、或處於上方的、左邊的為陽,稱與之相對的小的、短的或處於下方的、右邊的為陰。而男女兩性男為陽、女為陰,於是,“男左女右”的習俗就形成了。另有一種說法,認為“男左女右”與我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伏羲和女媧有關。據說盤古開天辟地,他的左眼化為日神,即伏羲;右眼化為月神,即女媧。伏羲在左,女媧在右。女媧用黃土造出了人類,是人類的始祖和古代母性的象征。由於人們尊崇女媧,於是也崇尚右,所以右邊代表較高的地位。藹ǎi.靄ǎi

    藹ǎi:①態度和善:和藹、藹然。②果實、樹木繁茂的樣子:幽藹、藹藹。③古同“靄”,雲氣。

    靄ǎi:①雲氣:雲靄、煙靄、暮靄。②姓。

    【解析】

    這兩個字字形相近,字音相同,稍有馬虎就很容易把它們弄混。兩個字其實有截然不同的釋義,“艸”字頭的“藹”指人的態度;第二個“靄”意思是和天氣有關,所以,它的頭上是表示天氣情況的“雨”字頭。

    “靄”不通“藹”,但“藹”可通“靄”。就是說,作和氣解的“和藹”不能寫作“和靄”,而“雲靄”可以寫作“雲藹”。

    【例句】

    剛剛還是滿是笑容,和藹可親的導遊,突然變得很驚慌,他急忙去找巴士,讓我們合,趕緊上車下山,他說山頂上起了厚厚的雲靄,這是下雨的預兆。果不其然,我們剛被車載下山,傾盆大雨從天而降。艾ài滋病

    艾滋病: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解析】

    “艾滋病”不要寫成“愛滋病”。

    【例句】

    我們都應該關愛艾滋病患者。

    隘ài.縊yì.溢yì.諡shì

    隘ài:①地勢險要的地方:險隘、關隘、要隘。②空間或心胸狹窄:狹隘、隘巷、隘口。③窮:隘窮、隘窘、貧隘。縊yì:①吊死,用繩子勒死:縊殺、自縊。

    溢yì:①因充滿而流出:溢出、洋溢、溢於言表。②過分:溢美之詞。③超過,超出:溢出此數。④古同“鎰”,古代重量單位。諡shì:①古代帝王、大官死後評給的稱號:諡號、諡法、諡寶(放在古代帝王陵墓中,刻有帝王諡號的璽印)。

    【解析】

    這四個字形相近,都是左右結構的形聲字。“隘”的形旁是“阝”。“阝”同“阜”。“阜”的本義是土山,原始山坡的象形。故從“阝”的字,一般與高坡深穀的山地有關,如:陵、陡、險。

    “縊”的形旁是“糸”,表明跟繩索有關係。

    “溢”的形旁是“氵”,本義是水漫出來,進而引申為感情方麵充滿並表露出來,程度過分以及超過。

    “諡”的形旁是“訁”,則表明這個字跟言語有關係。

    【例句】

    這座關隘曾被敵軍圍攻,關中將士寧死不降,最後紛紛自縊,死後被諡為忠王,“忠王”並非是對他們的溢美之詞。

    【知識圖標】女孩為何叫千金?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途中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裏有飯,於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後,出於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後,千金報德!”後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吳王調遣勁旅攻入楚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楚平王墓,其屍鞭之三百”。伍子胥報了大仇之後,又想到要報恩,但苦於不知姑娘家地址,於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時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曖ài.噯ǎi/ài.暖nuǎn

    曖ài:①昏暗不明,模糊不清:曖然、曖昧。②掩蔽。

    噯ǎi/ài:ǎi①打隔兒:噯氣、噯酸。②歎詞,表否定:噯,不能那樣說。/ài①同“哎”表驚訝、懊悔、不滿、應答。

    暖nuǎn:①溫,不冷:暖和、溫暖。②使溫:暖酒、暖腳。

    【解析】

    這三個字雖然讀音不同,但形似。“曖”左半邊是“日”;“噯”的左半邊是“口”。另外,“曖”右半邊都是“愛”;而“暖”的右半邊是“爰”。兩者差別細微,切忌混淆。

    【例句】

    小青從小強身邊走過,想:“噯,真後悔沒有跟小強打招呼。”小強看著小青的背影想:“他的眼神中有淡淡的曖昧,好像一股暖流湧上我的心頭……”

    哀婉āiwǎn

    哀婉:①悲傷委婉。

    【解析】

    “哀婉”有兩層含義,既有“哀”的感情悲傷之意,又有“婉”的感情曲折意思。不能寫成“哀惋”。

    【例句】

    這首歌她唱得哀婉動人。

    安分守己ānfènshǒujǐ

    安分守己:①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也比喻保持自身的規矩。“分”指本分。

    【解析】

    “安分守己”中的“分”不能寫成“份”。

    【例句】

    他是個安分守己的人,不可能做出那樣的事情。

    ɑn

    按捺ànnà

    按捺:壓下去、控製。

    【解析】

    “按”和“捺”都指“摁”的意思,屬於並列關係。不要錯寫成“按耐”。

    【例句】

    春節就要來了,想到就要見到親愛的爺爺奶奶了,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立刻撥通了老家的電話。

    按部就班ànbùjiùbān

    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步驟、順序進行。現在也指按老規矩辦事,缺乏創新精神。

    【解析】

    “部,班”都指“門類,次序”;“按,就”都指按照,歸。“按部”和“就班”是並列關係。所以,“部”不能寫成步伐的“步”。

    【例句】

    遇事一定要鎮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按部就班地把問題解決掉,相信就可以獲得滿意結果。

    ɑnɡ

    昂ánɡ.卯mǎo

    昂ánɡ:①仰,抬起:昂首、昂然。②貴:昂貴、高昂。③情緒高:氣昂昂、昂揚、昂奮。卯mǎo:①木器上安榫(sǔn)頭的孔眼:卯眼。②十二時辰之一,早晨五點到七點:卯時、寅吃卯糧。③地支的第四位。

    【解析】

    “昂”的下半部和“卯”非常相似,但它們還是有不同。“昂”的下半部是“卬”,而“卯”比“卬”多了一撇。

    【例句】

    古代官員在卯時就去上早朝,那個時辰,就可以看到很多官員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向前往宮殿的路上。

    【中華句源】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這句話的意思是人生的種種經曆,在心坎上隻留下短暫的印象,早晚會因雪融而消失得無影無蹤。

    該詩的原文是,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鴻毛那複計東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壞壁無由見舊題。往日崎嶇君記否,路長人困蹇驢嘶。

    蘇軾的弟弟蘇轍(字子由)曾寫了一首《澠池懷舊》詩,蘇軾就以上麵這首詩和他。蘇軾蘇轍兄弟倆,曾到過澠池,也就是今天河南澠池縣,在洛陽之西,崤山之東。他們曾在那兒的一所寺院裏住宿過,寺院裏的老和尚奉閑還殷勤地招待他們,他們也在寺內的壁上題過詩。當蘇軾後來從蘇轍的懷舊詩回憶起這些情景的時候,奉閑已經去世,題詩的牆壁也可能已經壞了,想想自己漂流不定的行蹤,不由得感慨起來。

    蘇軾的這首詩對後世影響很大,有時人們也把留作紀念的題贈詩文,稱為“雪泥鴻爪”。元朝戴良有首詩中就寫道:“世事已成鴻印泥。”

    ɑo

    拗ǎo/ào/niù.坳ào

    拗ǎo/ào/niù:ǎo①折,使斷:拗斷、拗折。/ào①不順口:拗口、違拗。②違反,不服從:拗抗、拗戾。③撬,扳:拗開。/niù①固執:拗逆、拗勁兒、執拗、拗性、拗強、拗木枕。②向反方向扭轉:拗項、拗轉、拗不過。

    坳ào:①山間的平地:山坳。

    【解析】

    這兩個字看上去非常相似,很容易寫混寫錯。它們右邊都是“幼”,區別在於“拗”左邊是“扌”旁,因為其本指“折斷”意思,之後引申為違背、不順從等意思。“坳”左邊為“土”,因為其意思和土有關。不要錯把“執拗”寫成“執坳”,或者把“山坳”誤寫成“山拗”。

    【例句】

    朝廷奸臣深諳玩弄權術之道,結果鬧得整個國家都人人自危,出現了萬馬齊喑的景象。

    奧秘àomì

    奧秘:深奧而神秘。

    【解析】

    “秘”是神秘的意思,而“密”是隱藏不泄露,沒有了神秘色彩。所以用“奧秘”不寫“奧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