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梁文斌的觀點看來,能在老家找到一份不錯工作的,大部分都是因為家裏人有人脈和資源。

    越是小地方,越強調人脈和關係的重要性。

    不管是做什麽,很多時候能力並不是最被看重的,相反有沒有關係,才是最重要的。

    趙詠薇回憶了一下在老家工作的高中同學,點了點頭。

    “你說得沒錯。我聽說過的幾個高中同學,去的都是銀行、電廠、中石油中海油還有高中這樣的單位。”

    全部都是令人羨慕的存在。

    沒有強有力的人脈和關係,想進去是根本進不去的。

    “我們村長的親戚都是進了這樣的單位。他的一個堂妹,跟我同歲,去了中海油;一個堂弟,比我大一歲,去了交警大隊,聽說現在就已經是副大隊長了。在一眾副大隊長之中,他是最年紀的那一個。”

    趙詠薇說到最後,苦笑一聲,“幸好我遇到你和吳師兄,不然的話,就算我回到老家,也根本沒半點機會進到任何一家這樣的單位裏。”

    梁文斌上前一步,雙手從她身後將她擁入懷裏,寬慰道:“不怕不怕,我們已經在北京定居了,你永遠不會麵對那樣的場麵。”

    梁文斌知道她為什麽而憂心。

    雖然他從小生活的就是大城市,但他也有出身於小縣城裏不富裕的普通家庭的同學,就跟趙詠薇的家庭背景一般無二。

    這樣家庭出身的人,寒窗苦讀十二載,想要在一線城市紮根定居,幾乎是不可能的。

    因為房價太貴了。

    父母如果幫不上忙的話,做為一個普通的打工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供起一套房子。

    他年輕的時候可以狠心不買房,不做房奴,永遠選擇租房。

    不提以後頻繁搬家帶來的諸多不便和不斷上漲的房租,一旦他結了婚,婚後有了孩子,為了孩子的入學問題,兩人名下必須也得有套房子。

    這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出身普通的年輕人,大學一畢業就不得不退出生活成本高昂的一線城市。

    要麽選擇去陌生的三四線城市,要麽回到老家縣城。

    趙詠薇把手覆在梁文斌的雙手上,感歎道:“是呀,還好有你們。”

    要不然,她麵對的也會是這樣的兩種選擇。

    而為了跟家裏的親戚們隔離開來,她很可能選擇帶著爸媽去省內一個稍大一些的城市定居。

    兩人牽著手繞到藍天市場的東門處。

    東門附近賣的是海鮮、牛羊肉卷和各種火鍋丸子,還有麵點。

    梁文斌的視線被賣烤地瓜的攤子牢牢吸引住了。

    “走,咱們買兩塊烤紅薯吧。”

    以前人大校門附近也有賣的,不過都是在寒冬的夜裏。

    一上完晚課出了教學樓,迎麵撲來的就是烤紅薯的香氣。

    那個時候,梁文斌經常會買來兩塊,然後給趙詠薇送去一塊。

    “給我們稱兩塊烤紅薯。”

    “啊,什麽?”攤主身上披了件皮革外套,袖口磨得有些發亮。

    “你要說烤地瓜。”趙詠薇提醒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