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之後,趙詠薇就對大海沒了興趣。

    一到暑假,天那麽熱,不少小孩子都會跑到海邊玩水,隻有趙詠薇躲得遠遠的。

    更重要的是,她覺得挖蜆子實在太累。

    需要拎著水桶,另一隻手裏攥一把小鏟子,還得準備好食鹽,眼睛緊緊盯著海灘上的泥巴,看到有吐出泡泡的泥巴坑,就趕緊去挖,裏麵八成有活物,不是蜆子也是別的。

    實在找不到泡泡的話,用手指尖捏一點食鹽,放到泥巴坑裏,隻要有蜆子,很快就會忍不住吐出泡泡來。

    為了找到蜆子,需要人幾個小時彎著腰,在碩大的海灘上慢慢移動著。

    頭頂上還有大太陽。

    這樣的情況下,趙詠薇實在感覺不到挖蜆子有什麽樂趣可言。

    可孫桂芳不一樣,以往冬夏兩季封海的時候,好不容易不用炸蝦了,她照樣往海邊跑。

    隻不過,她的目標是海邊的蜆子和牡蠣。

    夏天挖蜆子,冬天撿牡蠣。

    趙詠薇眼裏又累又曬的活計,在她眼裏就特別地有趣。

    所以,每年一到兩季封海期,本來可以趁著機會好好休息,她卻時不時地約上三五同好往海邊趕。

    隻要是退潮的那幾天,風向又合適,孫桂芳很少有缺席的時候。

    所以,一聽未來女婿想去海邊而自己女兒又懶得動彈,她毫不猶豫地接過了重任。

    “文斌,薇薇不願意去,姨到時候帶你去,讓你體驗一下挖蜆子的樂趣,嗬嗬。”

    四個人一邊閑聊,一邊從後備廂裏卸行李和給親戚們帶回來的禮物。

    突然有人湊到汽車跟前,打量了一會兒,猛地大聲叫道:“是會彬啊?不是聽說跟閨女去北京享福了嗎?你咋回來了呢?”

    聲音又粗又響,把在小廣場旁邊樹蔭下閑坐的幾人都驚到了。

    紛紛圍了上來,七八張嘴問個不停,還有人眼睛泛紅地盯著地上的禮物。

    這些人都是原來東廟村裏的村民了,都是五六十歲,在家裏歇著沒事兒幹的人。

    小區裏不少跟他們年紀差不多的,即使拆遷搬到樓房上住,也仍舊找了工作。

    用他們的話說,反正年紀還不太大,依然有一把子的力氣,在家裏根本閑不住,還不如賺點錢,能多少給兒孫們減輕一些負擔。

    但小廣場上的這些人,就完全不一樣了。一年到頭,什麽活兒也不幹。既不在外麵找工作,家裏的家務活兒也從來不伸手。

    每天吃完早飯,飯碗一撂,就下樓擱樹蔭底下跟人坐在一塊兒閑聊天。到了飯點兒,在起身拍拍屁股,回家吃飯。

    有的時候,人數湊齊了,就去小賣部裏跟人家要幾副開封了的撲克牌,他們圍坐在樹蔭下,也不玩錢的,權當打發時間。

    一天天的,日子過得優哉悠哉的。

    趙會彬當然知道他們這群人的德性。每天啥正經事兒也不幹,不是打牌,就是閑聊,東家長西家短。

    他們又是東廟村的老村民了,幾乎家家戶戶的人都認識。小區裏有什麽事兒,都逃不過他們的一雙眼睛。不但如此,傳八卦傳得還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