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薇並沒對王秋寄予多少希望。

    她覺得事情再壞也壞不到哪裏去了,頂多是公司放棄這塊業務。

    所以,她放手讓王秋去辦。

    用梁文斌的話來說,“權當給她一次機會了,看看她能拿出什麽樣的結果。”

    梁文斌早就有所察覺趙詠薇對王秋比對旁人多了幾分關照,因此他也願意多給對方一個機會。

    如果這事兒換作旁人,可能等著他們的就是王秋想象中的那樣,辭職走人是最輕的,沒準兒還會要求賠償公司的損失。

    王秋意識到三位老板在給她機會,便鉚足了勁兒。

    她與趙詠薇的想法不謀而合,反正最壞的結果無非就是離開這個她心儀的公司。

    既然老板願意再給她一次機會,她還有什麽放不開手腳的。

    幹就完了!

    因此,即使公司裏有人背著她竊竊私語指指點點,王秋也挺直了腰板兒。

    別人愛怎麽說就怎麽說,老板都願意相信她,她也用不著畏懼其他人的看法。

    一個公司裏麵工作著,就算是再和諧的工作環境,總會因為利益相爭,自己犯了錯就要立正挨打。

    但她要在自己還有機會的時候,竭盡全力去彌補自己犯下的過錯。

    心裏沒了負擔,手腳放開了之後,王秋徹底沒了任何擔心,手段自然也多了起來。

    換作平時,她當然不可能對著合作對象張口就來瞎話。

    但眼前這位合作對象,有極明顯的跡象表明他馬上就要往公司身上潑髒水,而且他自己明顯心虛。

    王秋立刻利用他的這一心理,好言相勸也好,威逼利誘也罷。

    總之,兩人在副院長的辦公室裏談了一個多小時,對方終於被她說服,同意再給心朋友一段時間,扭轉網絡上的負麵風評。

    而在這段時間內,他不能接受任何媒體的采訪,也不能在任何公開和私下的場合說出任何不利於心朋友的言論。

    按照這種思路和操作,三天的時間裏,王秋親自上門走訪了合作的每個院校和跟公司直接接洽的對方負責人。

    成功地勸撫住了所有人。

    而在這三天的時間裏,網絡上關於此事的言論也不再是一味地批評和指責。

    趙詠薇在她開的博客上,寫下的第一篇文章便是關於此事件的討論。

    她先是在文章中簡要闡明了公司開設該項業務的初衷,然後列舉了該業務會給社會上的哪些群體帶去哪些好處。她查找了許多社會學和經濟學的資料,用事實和數據來支撐她的觀點。

    當然,在文章的最後,她也承認了作為公司的老板忽略了該業務中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而很多網友都在各自的發言中點明了出來。

    她表示公司有認真聽取大家的意見,會對業務朝廷改革,爭取能在為社會上的某些群體創造利益的同時,盡量減少對其他人利益的損失。

    整篇文章有理有據,語氣平和,態度謙遜。

    這幾年,博客正是很多人用來吸引網友注意力的有利手段,因此不難引起大家的注意力。

    文章一經發出,確實如她所料的那般,很快便在網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