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薇聽完他爸講述他跟老鄰居間的對話後,問出了她最關心的那個問題。

    “韓老六家的生意受到影響了嗎?”

    當然影響到了。

    作為規模最大的炸蝦戶,不可能他們家能夠獨善其身。

    趙會彬點頭。

    “我前兩天回後村跟趙鋒交代生意上的一些事,正好順路去了幾家炸蝦家裏看了看情況。”

    他有些可惜地說道:“眼下是封海期,家家戶戶的大煙囪都封了起來。韓老六家大院子裏麵三十多個鍋台,圍著院牆轉了一圈。要是炸蝦的話,想想那場麵,多壯觀。”

    孫桂芳坐在飛機前排的座位上,聞言轉過身問道:“我怎麽記得他們家原先隻有二十個鍋台,又新建了?”

    這也蓋太多鍋台了吧?

    有那麽多的生蝦皮,讓他們家炸嗎?

    趙會彬下一秒就幫她解了惑,“原先的鍋台燒裂了好幾個,聽說是高佳娣拿的主意,一口氣又蓋了十多個。”

    “怎麽還會把鍋台燒裂?”趙詠薇不解地發問。

    “這你就不懂了。從早到晚,鍋台不歇著,一直在高溫燒煤炸蝦。時間一長,能不裂開嗎?”

    “他們家買了很多生蝦皮?”

    趙詠薇一想,他們家的生意好像是整個東廟村裏首屈一指,但也不至於炸蝦從大早上的炸到半夜吧。

    “我這次去後村,聽不少人說,每潮高佳娣都買很多貨,而且把生蝦皮送到家,她就往海邊趕去,等著下一潮的貨,最少一天也要炸兩潮,多的時候甚至是三潮的貨。”

    “那一天得炸幾萬斤的生蝦皮了吧?”孫桂芳也幹了半輩子了,一聽就能估算出來重量。

    趙會彬點頭,“聽說高佳娣瘋狂到,有時候根本不跟車回家,把貨托付給貨車司機運回來,她自己就一直在海邊等著。”

    “這麽多的貨,肯定不少賺吧?”

    趙詠薇心裏有些不舒服,以為韓老六家的生意也會受影響,結果呢,不但沒影響,人家的買賣貌似正蒸蒸日上呢。

    趙會彬眼睛瞅著她,然後堅定地搖了下頭。

    趙詠薇瞬間瞪大了雙眼,不可置信地問道:“怎麽可能?不賺大錢的話,他們家幹嘛要這麽幹?”

    “就是利潤太少了,不得不多買。隻有多買一些貨,才有可能多賺一點錢。”

    趙詠薇微抬著頭,想了一會兒,問道:“是因為扒皮兒?”

    趙會彬點頭,“扒皮兒那些人比四年前猖狂得多,貨經他們的手,有的時候價錢直接翻倍。想跟他們討價還價,他們會記仇得好幾潮貨都不賣給你。海上的貨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除非是不想幹了,否則就得多買貨。”

    難怪高佳娣如此拚命。

    孫桂芳突然問道:“小工們都沒少賺吧?”

    炸蝦小工,分好幾種,有炸蝦的,有洗蝦的,有從生蝦皮裏往外挑小魚爛蝦的。因為生蝦皮需要立即洗好下鍋,所以這些挑貨的小工其實能幹的並不多,隻需要把露在眼底的雜貨挑出來即可。

    等蝦皮熟了之後,在晾曬的過程中,炸蝦戶們會請大量的小工們來挑雜貨。房頂上,院裏,屋裏,幾十號人或蹲著或坐在小板凳上,低著頭,拚命地幹活。

    那個場麵,無比壯觀。

    “可不是,挑蝦的最少,一個小時五塊,炸蝦的一個小時要十塊。就韓老六家的規模,一潮貨下來,給小工的錢就得好幾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