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趙詠薇提起北京的高房價,不少人臉上不悅之色頓時消去大半。

    不過,很快有人又想到了什麽。

    “二姐,你們不是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嗎?”二舅孫慶義突然插了一句。

    “對,聽說就在大學外麵。”王玥馬上出聲附和。

    她們知道這種房子叫學區房,要比其他地區同類型的房子貴上一些。

    近兩年,學區房也出現在了花池這種三十八線小縣城。

    當年,趙詠薇那一屆的高三學生高考成績為花池高中史上最好成績,總排名一下子超過了周邊的幾個競爭對手。

    這也就導致周邊地區不少人家開始把孩子送到花池高中來就讀。

    來的人多了,高中南邊原本的大片荒地都蓋上了高樓。

    開發商一路往南開拓,很快就要延伸到了趙詠薇攛掇她爸和老姨夫肖剛買下的那幾塊地。

    而三個舅舅家當初把地買在了紅海村,緊鄰著原先的東廟村。

    不止他們,大批的人自詡眼光獨到,將來區裏再度拆遷時,地理位置奇佳的紅海村肯定是首選。

    沒想到,港商再沒來建倉庫,反而是國內的房地產開發商先一步看中了當地的人口增長和作為沿海旅遊城市的潛力。

    他們當然會把高樓和旅遊度假村建在地廣人稀緊靠大海的南邊。

    肖剛和孫桂傑夫妻倆把消息瞞得好好的,沒跟任何人提到過他們和趙家買地的事。

    除了當初因為錢不夠而沒跟他們一起入手的大姨夫李勇,再沒人知道。

    每當孫家兄弟三人憤憤不平地咒罵開發商,不買北邊的地時,肖剛一律裝聾作啞。

    他可沒忘記四年前兄弟仨逼問他買哪裏的地拆遷的可能性更大。

    他當時可是推脫地一幹二淨。

    這要是讓三家人知道他的地買在南邊,眼瞅著要納入拆遷的範圍了,那還不得把他和桂傑生吞活剝了。

    而且,肯定還會連累到二姐和二姐夫。

    可以說,學區房正是孫家三兄弟集體投資失敗的一個具象化產物。

    所以,當“學區房”三個字出現在他們耳邊時,其餘兩家人第一個反應就是把目光對準了趙詠薇一家。

    一直沒說話的趙會彬,聲音平靜,仿佛沒看出三家人的不甘和不滿。

    他說道:“我們當初買房主要就是為了就近照顧薇薇,那肯定會把房子買在學校旁邊。我們當時也不懂什麽學區房。”

    他的意思很明顯,完全是客觀條件使然。

    他們當初還瞞下了房子是女兒出全款買下的,在通話裏強調他們用了全部拆遷款才勉強湊夠首付。

    隻有這樣,有些人的嫉妒心才能收斂。

    “我記得當初二姐夫說是二手房,對嗎?”肖剛好像無意中提了一嘴。

    趙會彬點頭,“北京新建的房子都在五環外了,市區沒有什麽新樓盤。”

    他先前的解釋並沒讓三家人滿意,但一提到是二手房,他們心裏頓時暢快了不少。

    對於從小生活在隻有一二十萬人口的小縣城,他們不能理解怎麽會有人買二手房。

    他們從小到大,要麽蓋新房,要麽買新樓。

    住別人住過的房子,就算是樓房,也是掉價的行徑。

    這說明什麽?

    說明二姐和二姐夫確實沒多少錢,連個新樓都買不起,隻能買二手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