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會彬和孫桂芳回到家裏,不忘討論村長的升遷。

    “村長才40多歲,應該會去的吧。”孫桂芳道。在區政府當領導幹部,不比窩在一個小村子裏有發展前途得多。

    趙會彬卻搖了搖頭,“很多地方拆遷都容易鬧出人命,咱們村順順當當地什麽事沒發生,大概有人想起來要升他吧。但肯定不是所有人都想看到他升上去,如果真要論業績的話,趙興國以前也做得不錯,怎麽從來沒人提過。”

    再說了,我看他自己也未必真願意去區政府。過去之後,比他有人脈有靠山的人不比他多了去了,哪兒有他現在在全村一人說了算自在。

    咱們村的村長一職過去幾十年都是他們家的人在幹,但你看他多會做人,村裏有幾個不說他好話的。就算拆遷吧,我們跟他也沒什麽實在親戚關係,人家還能主動幫咱。剛才咱進屋的時候,人家一個村長,還主動起身讓座呢。”

    趙會彬這麽一說,孫桂芳也反應過來了。

    雖然這麽說不太合適,但趙興國一家在東廟村確實是土皇帝一般地存在。

    不過這個“土皇帝”幹得還不賴,有的事人家伸手,但有的事人家精得根本沾都不沾,所以村裏人對趙興國的評價一直不錯。

    這種情況下,跑去區政府給人低頭哈腰地辦事,估計趙興國自己也適應不了。

    孫桂芳說道:“還是他當村長好,起碼有他鎮著,村裏不會出啥大事兒。”

    如果來了個外村人當村長,村裏人未必會服氣,誰知道會不會弄出幺蛾子。

    趙詠薇聽了一耳朵,很快沒了興趣。

    趙興國會繼續在東廟村村長的位置上幹下去的,起碼前世直到十年後,都沒第二個人能頂替了得了他的位置。

    雖然村長官職不大,名頭上不那麽響亮,但他得到的一點也不少,恐怕比在區政府裏當個普通的領導幹部拿到的還要多。

    不說錢財上,就說孩子的安排上吧。

    趙家的那些小輩們,學習都不太行,但全都被安排進了花池當地最好的公家單位,像什麽交警隊、中石油、中石化、港務局之類的,還全部是有編製的。

    隻要維持下去,趙興國身後的那一大家子會一直興盛壯大下去。

    可如果去了人生地不熟的區政府,沒準兒遇到個什麽事兒,就被頂上當了炮灰。

    想著想著,趙詠薇在心裏暗暗給自己鼓勁:

    她做不了什麽二代,隻能努力讓自己成為富一代。

    大年初一很快過去。

    大年初二一大早,在她媽的催促聲中,趙詠薇興致缺缺地起床、洗漱、換衣服。

    坐到飯桌前,隻吃了兩個餃子,她就放下了筷子。

    “怎麽吃這麽少?”

    “去我姥家等著吃炸春卷和地瓜烙。”

    因為孩子多,過年過節大家聚在一起的時候,總會有這兩道菜,偶爾還會有炸風板魚和黃花魚。

    炸風板魚

    有的孩子年紀小,等不到下午兩三點鍾就餓了,所以一般上午十點多,她姥姥隋惠月就會讓幾個兒媳婦或是女兒給孩子們炸出一大盆來。

    當成零食,讓孩子們先填填肚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