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薇重新開始了忙碌且充實的生活。

    以前忙著學習,現在忙著賺錢。

    除了補習班和網店生意外,她還時常趁著中午休息的時間,幫她爸媽幹活。

    趙會彬的小貨車生意也操持起來了。

    雖然女兒自己有本事,大學四年的花銷差不多都掙出來了,但他也不能坐吃山空。

    原先炸蝦的人家集中在前村,交通方便,房屋建得密集,對於蝦販子來說,從一家炸蝦的去到另外一家,非常方便。

    不像在後村,家家戶戶的院落都比較大,鄰居之間相隔得也遠,蝦販子不願意挪步往這邊去。

    但現在沒辦法,前村沒了,後村擠進來二十幾家炸蝦的人家。至於剩下的大多數,要麽像趙會彬一樣改行了,要麽搬到別的村子去幹了。

    趙會彬一開始旁觀別人家炸蝦,感到既心癢難耐又忐忑不安。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慶幸還好當初聽從了女兒的建議,改行開小貨車而不是繼續炸蝦。

    因為蝦販子人數變得屈指可數,而且人家更願意從生意規模大的人家買貨,省時省力。

    買一家的貨就能夠得上他們庫存的上限,如果從規模小的人家買起,那得買好幾家的貨。

    趙會彬看得明白。如果他頭鐵還紮在這一行的話,就他家那點生意,根本吸引不了現在的蝦販子。

    所以他現在每天都開心得開著他的小貨車,幫炸蝦的人家拉貨。貨物從生熟蝦皮,到大粒鹽和煤。跑的地點也從海邊、客運站火車站,到鹽廠和煤廠。

    很多人家願意找趙會彬幫他們拉貨。

    一是關係熟悉,二是他肯出苦力幫忙裝貨卸貨。譬如,每袋大粒鹽200斤左右,需要人力在鹽場往車上裝,到家裏則需要人力從車上卸下來。蝦皮和煤也是同樣的道理。

    都是苦差事。

    烈日炎炎下,一趟車跑下來,身前身後盡是浸透的鹽漬。

    趙詠薇跟著她爸媽跑過幾趟車,拉過幾回貨,親身體會到了什麽叫做累得吃不下飯。

    累到極致,喝兩口水就飽了,腸胃仿佛失去了感覺,整個人隻想躺平不動。

    趙會彬和孫桂芳一開始無論如何也不同意她跟著。

    “你怎麽能幹這樣的活兒,太累了。”

    還有一句話,他們在心裏沒有說出口。這樣的苦力活兒,他們幹就行了,女兒的手是用來拿書本的,不是用來挪鹽袋搬煤塊兒的。

    趙詠薇微微地笑著,用她能想到的最好理由安撫兩人。

    “沒事兒,這活兒也不算辛苦,就當鍛煉身體了。”

    夫妻倆拗不過女兒,隻得同意,但也隻許她做最輕巧的活兒。

    “你搬煤塊兒就行。鹽太沉了,不用你搬。”

    一個尿素袋子裏麵裝的大粒鹽能有兩百斤。

    趙會彬自己一人能輕鬆搬起一袋子,孫桂芳得拽著袋子的兩個角兒一點點地挪。

    趙詠薇的力氣更是沒法相提並論,使出吃奶的勁兒才能慢慢把鹽袋子挪動地方。幸好炸蝦的人家統統院裏地麵抹的水泥,阻力比泥土小多了。但趙詠薇頂多能搬兩袋鹽就不錯了,再多的,她是一點兒力氣都擠不出來了。

    趙會彬看得心疼,讓她和媳婦一起抬鹽袋子。當然,更多的時候,他不允許女兒搬鹽,隻有在搬煤塊兒的時候,才會同意她上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