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租的房子在東廟村後村。

    過了疏港路,三四十戶人家零零散散地坐落在大龍山下。

    趙詠薇坐在車鬥裏,吹著清晨略有涼意的微風,深深地呼吸著清新的空氣。

    她知道,要不了多久,很多前村的人家會跟他們家一樣搬來後村住。

    大龍山下很快會再次熱鬧起來。

    這些人家裏,大部分都是原先前村炸蝦的人家。無論是租房,還是買房,他們都得早點安頓下來,繼續以前的蝦皮生意。

    原來的家被扒了,他們又不會做別的,隻好重操舊業。

    所以後來後村的空氣中,也總是混雜著海水的腥氣,再不得如今的清新。

    前世趙會彬也是一樣的選擇,他幹了半輩子的炸蝦,也確實不會幹別的,而且蝦皮生意本來很紅火,他更沒道理放棄。

    這一次,經趙詠薇的提醒和勸導,趙會彬也想明白了。

    東廟村的蝦皮買賣再也恢複不到往日的盛況。

    經過這次拆遷,很多東廟村的村民搬去了別的村子,離海更近,或是幹脆幹起了別的買賣。

    留在東廟村繼續炸蝦的人家越來越少。

    慢慢的,東廟村再不複昔日的名聲,全國的蝦皮販子們也開始尋找下一個東廟村。

    而最終能在後村立住腳跟的,也隻有幾個炸蝦大戶,像許老六一家。

    所以,如果趙會彬還如前世一般執拗入局的話,以她家的生意規模,那最終也會慢慢被淘汰。

    孫桂芳也站在趙詠薇這一邊。用她的話說,炸了一輩子的蝦,真是夠夠的了。

    還好,她爸是聽勸的。

    “行,我聽媳婦和閨女的,以後不炸蝦了。”

    孫桂芳聽到他同意後,欣喜不已,但同時還是有些擔心。

    “那以後你真就拉貨了?”

    趙詠薇勸他們的時候,也提過建議。家裏不是有小貨車麽,不炸蝦的話,可以給炸蝦的人拉貨、拉煤、拉大粒鹽啊。

    他爸在這行幹了一輩子,冷不丁換成別的行業的話,可能確實沒辦法適應。

    但拉貨這樣的事,跟炸蝦息息相關。她爸熟悉得很。

    到底做什麽現在還沒法定下來,眼下要考慮的是新家的問題。

    貨車停下,趙詠薇腦中的胡思亂想也停了下來。

    映入眼簾的是一處由紅磚圍成的院子。

    院子很大,牆裏種著很多的蘋果樹。

    從大門走進去的話,得走個三五分鍾才能到達正房。

    趙建軍家裏特意在旁邊開了個小門,出入方便。

    此刻,趙會彬正開著貨車,帶著媳婦和女兒,過小門呢。

    趙建軍家就是趙會彬要菜苗的那家。

    兩家是出了五服的親戚,以往關係一般。

    但因為菜苗一事,趙會彬想到他家裏有兩間空房,主動去問趙建軍能不能租給他。

    趙建軍二話不說地當即答應了下來。

    “這些日子不少人想租我家的房子。但我家裏院子太大,全是果樹,現在正是掛果的時候。租給外人我不放心,也不能全天候地盯著,正好租給你吧。”

    趙會彬人厚道,趙建軍放心得很。租給他們家,沒人會敗壞他家的果園。

    趙建軍的一番話完全是經驗之談。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