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詠薇家院子不大,但房間不少。

    正房坐北朝南,三間臥室和一間客廳,東邊緊挨著一間耳房。東廂房三間屋子,全部打通,平時當作倉庫在用。

    所以她家裏,一共可以算成八間屋子。

    院子西麵是半開放的炸蝦棚,幾根承重的木頭,上麵蓋著一整塊尼龍,下雨下雪都影響不到蝦棚裏的人。

    蝦棚裏,從北到南一共四個鍋台,專門用來炸蝦皮。

    趙詠薇家是做炸蝦皮生意的,當地人嘴裏的炸蝦。

    因為靠著港口,炸蝦在當地是一門尋常生意。

    趙家所在的東廟村裏,很多人家靠著炸蝦和批發蝦皮過上了好日子,甚至發了財。

    大家或租車或開著自家的小貨車,趁著漲潮時到海邊,跟漁老大們一番討價還價買生蝦皮。

    一大竹筐通常一二百斤的生蝦皮。

    趙詠薇家裏的生意規模不大,每次隻買十幾二十幾筐。

    村裏生意做的大的人家,往往大幾十筐甚至上百筐的買。

    生蝦皮買回來後,倒在水泥地麵上,分批進水池清洗,然後滾水下鍋,大笊籬上下翻飛,幾個來回,蝦皮就熟了。

    這時候的鮮蝦皮,已經可以賣了,有人特別喜歡吃這種,因為特別鮮亮,拌豆腐拌大蔥做湯,隨便怎麽吃,好吃又營養。

    缺點是不能久存。

    所以,更多的鮮蝦皮會被晾幹。

    東廟村的幹蝦皮,當時在全國都有名氣。每年都有來自各地的蝦販子,千裏跋涉來到這個東北小村子采購大量的幹蝦皮,然後批發賣到全國各大城市。

    所以東廟村的蝦皮生意,對花池經濟開發區的GDP來說,不可或缺。

    這也是為什麽,動遷的流言傳了好幾年,上麵的人遲遲不見動作,村民們的心思也逐漸由蠢蠢欲動到不為所動了。

    他們覺得,區裏其它村子都動遷了,也輪不到東廟村。

    這也是前世,動遷的消息下來後,大家感到不可置信的原因。

    趙詠薇經過一世,當然知道今年的4月1日,就會正式下動遷的公告。

    留給他們家做準備的時間,還有將將兩個月。

    她目光慢慢移動著,八間屋子、四個鍋台,整個院子的水泥地麵,這些都是拆遷裏的增值項。

    但有幾處,還可以進行一些改造。

    譬如,現在的廁所是紅磚砌的,應該裏外都抹上一層水泥;

    蝦棚裏的幾根承重木頭,可以用磚和水泥包起來;

    台階下麵有一處是原來的狗窩,也是整個院子裏唯一一處不是水泥地麵的,那必須抹上;

    東廂房建的時候,本來就是存放幹蝦皮的倉庫,所以三間房是打通的。現在嘛,正式隔成三間屋子,增加的兩處牆麵拆遷費自然就多了。

    趙詠薇心裏不停地盤算。至於如何勸說父母,她心裏已經有了計較。

    等初二從姥姥家拜完年回來,她就開始實施計劃。

    隻是,在那之前,她還有眼藥水,要給某些人上一上。

    於是,初一早上吃飯時,趙詠薇狀似隨意地提了一嘴,“今年二舅不會還想入股吧?”

    最近幾年,蝦皮生意越來越好做,眼紅她家裏賺了錢,趙詠薇的二舅孫慶義去年開春時,死活非要幹。

    在他眼裏,炸蝦皮多簡單的事啊,簡直是拎著麻袋撿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