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除了製造了戰略轟炸機還有高射炮外,還需要準備製造大量的電取暖設備,比如電取暖器等這類物資。

    電暖氣這類物資主要是靠電阻產生的熱量來取暖,整體原理其實並不複雜,隻不過耗電量太大。

    但是電力這東西對李義來說完全不是問題,他最不缺的就是電力。對他各個據點也是一樣,最不缺的就是電力。

    李義這邊一邊製造各種防寒衣物鞋子還有手套等等,一邊生產電暖氣電熱毯這類物資。除了這類物資,還生產了適合在極寒天氣下野外戶外過夜的極地防寒帳篷與防寒服。

    雖然天災前買了不少,但是賣的東西終歸有用完的那一天,自產能力必須要保障,李義必須保障在極寒天氣下自己的部隊也能戰鬥。

    極地防寒服裝的自產還是遇到了一些麻煩的,好在李義這邊有係統幫忙加上自己的石化工業發展的不錯,故而才能搞出來極地防寒服的特殊材料配方。

    除了極地防寒服外,還需要對各個武工隊的地下基地進行擴建,爭取種植出更多的糧食物資每個武工隊附屬地下基地開始擴充到6平方公裏。

    雖則基地一起擴充導致的結果就是李義這邊開始往那些地下基地投入大量的資源來保障種植,主要是各種燈泡和電線的消耗量太大。

    王明無奈隻能自己生產電燈泡和電線,好在他通過大市場和極熱天災時搞到了大量的各種金屬原料,所以金屬資源還不缺的。

    而且以李義現有的工業技術來說,生產燈泡其實不算什麽技術難題,幸好有係統百倍增幅在,要不然以他這麽大手大腳的投入投入各種資源,必然會早就用沒了。

    為了保障金屬資源夠用,李義開始在全國各地空投傘兵,並且派c47往全國各地空投間諜,讓間諜與傘兵組合成小商隊的模式全國搜刮金屬資源。

    以交易的方式來收集一切能收集到的金屬資源,金屬資源成為李義戰略儲備的最優先級的物資。

    而且為了保障金屬資源數量足夠多,李義這邊還稍微提高了點金屬資源的收購價格,加大了其他物資的供應量 一時間連各地軍政府都忍不住把手頭的廢銅爛鐵都賣給各地的武工隊和商隊。

    也曾經有一些軍政府打過李義的傘兵商隊組合的主意,但是架不住他們小商隊人少,還各個十分精悍,軍政府想找他們如同大海撈針。

    以各個小商隊為主,李義的勢力飛快的向全國各處擴張,雖然這些小商隊很不起眼,但卻都有了地下基地,而且還有了能源也就是地熱發電站。

    同時李義還在每天不停地往全國各地增派傘兵,由於李義解鎖了四級科技,故而每天空投的傘兵數量增加到96人,也就是增加了四倍。

    這樣全國各地的傘兵小商隊的人數都在不斷地穩步增長著,同時李義計劃一旦進入極寒喪屍時期,立刻發射購買的臨時衛星,組成衛星監控網。

    玩過遊戲的都知道視野的重要性,必須得開眼,沒視野的話一切都是亂糟糟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