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種十年莊稼的收成,都不及種藥材一年的收入,要不,來年咱也少種點試試?”陳父小心翼翼地問道。

    還沒等陳母答話,一旁的陳家興就興奮地高喊:“好啊!好啊!我讚成。”

    其實張氏也有同樣的想法,隻是怕公婆誤會她貪財,便沒有說出口。這下可好,公公也有此意,這事兒準能成。

    “老頭子,你可想清楚了,種藥材的頭一年可沒有收入,咱們一家人難道要去喝西北風嗎?”

    見陳父心意已決,陳母隻好把其中利弊講清楚。

    “等我回頭問問家旺,聽聽他的意見,再做決定。”在陳父眼中,幾個兒子裏就數小兒子頭腦最靈光,他的話肯定有參考價值。

    “娘,您就聽爹的吧!等拉完秸稈,我們就去鎮上找小弟。”

    私塾先生說兒子頭腦聰明,是讀書的好苗子。可讀書這條路太難走了,首先得有足夠的銀兩,來支撐每一次科考。

    多少人為了趕考砸鍋賣鐵,最後卻榜上無名。即便有錢,也得做好寒窗苦讀十幾載,卻連童生都考不過的準備。

    所以陳家興現在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麽賺錢。聽到父親同意種藥材,他自然是舉雙手讚成。

    陳母沉思片刻,點了點頭:“好吧,那過些日子你去問問家旺,看他怎麽說。”

    陳母知道老頭子也是為了這個家好,如果不讓他去嚐試一下,他肯定不死心。

    去鎮上問問小兒子也好,說不定小兒子還能幫忙勸勸他。

    一家人邊走邊討論著種藥材的事,張氏在一旁靜靜地聽著,始終沒有說話。

    他們所擔心的事,如黑夜中的龍卷風一般,在天黑之前便席卷了整個竹溪村。

    晚飯後,村民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熱議著陳家之事。

    “你們根本不知道那兩匹馬同時拉車的模樣有多威風!”

    “我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能買輛驢車,可那高頭大馬實在是好,拉著那麽一車藥材,看上去竟然一點也不吃力。”

    “你們發覺了沒?自從陳家旺搬到村尾,他家的小日子那是蒸蒸日上啊!”

    “你要是不說,我還真沒注意,不過現在仔細想想,好像還真是這麽回事。”

    其中一個漢子聽完後,猛地一拍大腿,懊悔道:“早知道那是塊風水寶地,當初就是借錢也要買下來!”

    “你就別瞎扯了!杜家在那住了十幾年,也沒見發跡,還是陳家小子頭腦精明。”

    “你們說那那麽多藥材,得賣幾十兩銀子吧!聽人說,藥材可值錢了。”

    “何止幾十兩,我看百十兩都有可能呢!可惜啊,和我們沒啥關係。”村民們紛紛歎息。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隻見人群中有個漢子,在聽到“百十兩”時,臉上迅速閃過一絲難以察覺的異樣。

    不一會兒,他便找了個借口,匆匆離開了人群。這人不是別人,正是杜大山的大兒子。

    自從他婆娘和弟妹帶著孩子們,把家中僅有的存銀卷走跑路後,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艱難。

    以前還能隔三岔五地吃頓葷腥,如今就算一個月也吃不上一口。

    一想到這些都是拜齊氏和秦氏那兩個賤女人所賜,杜家大兒子就氣得咬牙切齒,暗暗發誓,除非不讓他逮到那兩個女人,否則非得剝了她們的皮不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