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曾經試圖勸過爹娘,讓他們別太偏心,以免鬧得全家不和睦,甚至最後反目成仇,但爹娘如今哪裏聽得進她說的話。

    不但沒有把她的話當回事,甚至還說將來如果大兒子不養,他們就跟著小兒子過。

    聽聽這話,如果被大弟弟聽到會不會傷心,也不知道小弟妹給爹娘灌了什麽迷魂藥,竟讓曾經那麽明事理的老人,變成了如今這副模樣。

    也是從小弟妹進門後,張氏就很少回娘家了,她不想每次回去,聽到的都是其她兩個弟妹無盡的抱怨,更不想攪和進幾個弟妹的爭鬥中去。

    想到如今亂糟糟的娘家,張氏頓時沒了想回去的欲望。

    看到婆婆出後遲遲沒有回來,猜她肯定去廚房了,就攏了下身上的襖子走了出去。

    果然被她猜對了,婆婆確實在廚房準備晚上的飯食,而且弟妹也在。

    “娘,你來廚房怎麽不叫我一聲。”

    “叫你幹嘛!讓你挺個肚子幹活啊!娘可做不出那等磋磨兒媳的事情。”

    “我閑著不也是閑著嘛!這都快無聊死了。”

    “冬梅不是來了嘛!你回房與她聊天去,就不覺無趣了。”

    陳母的話音剛落,就見冬梅也從外麵走了進來。

    “娘,有需要我幫忙的沒?”

    看到切酸菜的小溪時,立馬走到臉盆前洗了把手,就開始幫忙擠酸菜水。

    大嫂也沒閑著,正在洗泡好的幹菌子。

    雖然這點活,陳母一人就忙得過來,但還是感到很欣慰。

    放眼望去整個竹溪村,有幾個這麽和睦的妯娌,勤快的兒媳。

    也不知自己是幾輩子修來的福分,攤上這麽孝順的兒媳。

    沒事去老姐妹家閑坐,總是聽她抱怨家中幾個兒媳,每日像鬥雞一樣,鬥來鬥去,導致兄弟間也不如以往和睦。

    還說等開春就分家,這樣耳根就清淨了,她們老兩口也能多活幾年。

    廚房裏婆媳幾人有說有笑好不熱鬧,正房父子四人與幾個孩子,也是一片其樂融融。

    陳家父子正在聊著開春後的打算,大哥陳家興倒是沒什麽特別的想法,他對現在老婆孩子熱炕頭的生計很滿意。

    陳家瑞則在盤算一件事,那就是收來的山貨,一直以來都是賣給了鎮上,每斤也不過賺個三兩文,有時甚至隻賺一文。

    他打算以後把收來的山貨都拉去鎮上賣,聽說那邊的價格要比鎮上高很多。

    唯一的缺點就是,縣城離鎮上有點遠,如果早晨趕驢車出發,大概要傍晚才能到城門,需要在縣城住上一宿,次日才能去找買家。

    待把貨物賣完還得個把時辰,估計到家時天都已經徹底黑透了,這一來一回吃飯住宿,還有給守城門官兵的入城費,少說也得四五十文,天長日久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這也是大家明知鎮上故意壓價,也不去縣城賣的原因。

    萬一貨物拉去了,卻尋不到買主,不但白跑一趟,還會搭上幾十文,怎麽想都覺得不靠譜,還是賣給鎮上最穩妥。

    而有的小販因為買不起驢車,都是挑著擔子去收山貨,每天已經很累了,就更加不願冒險走上一天一夜,把山貨挑去縣城賣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