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臘月可謂是滴水成冰,從山上到家這段距離,桶裏的水竟然起了層薄冰,還好魚兒沒有被凍死,透過薄薄的冰層可以看到它們遊動的身影。

    兩人趕忙把魚桶拎去裏屋,這樣用不了多久上麵的薄冰就會融化,也不用擔心魚兒會死掉了,如果可以他們還是想賣活魚。

    小溪從中挑了兩條差不多大的魚兒,準備給有了幾個月身孕的孫氏送去,畢竟她是自己嫁來竹溪村後第一個談得來的人。

    “大娘在家嗎?”

    坐在窗前納著鞋底的王大娘聽到大門外的喊聲,連忙披上襖子穿鞋下地往外走。

    “是小溪啊!快進來坐。”

    “大娘,春花嫂子在家嗎?”

    “你春花嫂子去鎮上醫館了,還沒有回來呢!”

    “大娘,這是我與相公今日捕的魚,特意給嫂子送過來兩條熬湯喝。”

    “魚?這要是拿去集市賣七八文一斤呢!怎麽使得。”看到小溪手中的兩條魚,王大娘連連擺手。

    “大娘,都說遠親不如近鄰,這兩條魚又算得了什麽,您就收下吧!”小溪說完就把魚塞進了王大娘手中,擔心會被拒絕便快速回了自家院子。

    “這丫頭,跑那麽快幹嘛!我收下還不成嘛!”

    王大娘看了眼手中的魚兒搖了搖頭,隨後把院門關好回了屋子。

    “老婆子,這是哪裏來的魚?”

    方圓百裏都沒有挖塘養魚的人家,所以大家想吃魚隻能去集市碰運氣,偶爾也會有別處的小販來芙蓉鎮賣魚。

    但確是不好碰,一年能遇上十次八次就不錯了,尤其這寒冬時節更不會有人過來賣魚,所以當王老漢回家看到盆子裏的兩條魚很是意外。

    “哦!是隔壁陳家小兒媳送來的。”王大娘一邊給老頭子倒熱茶暖身子,一邊樂嗬嗬的講道。

    “這兩條魚怎麽也得一斤多重,那就是八九文啊!”

    王家雖然過得並不是太富裕,但卻從不占任何人的便宜,哪怕是與兒媳比較談得來的朋友也如此。

    “是啊!開始我也是這麽想的,但是陳家小兒媳卻是把魚塞給我就跑了,她還說這是夫妻倆自己捕來的。”

    有時王大娘特別羨慕陳家老兩口,同樣都是養兒,人家的兒子卻是各個孝順,就連兒媳也一點不差。

    再想想分家以後就很少登門的另外兩個兒子,就不禁心酸,同樣都是辛苦拉扯大差距咋就這麽大呢!

    這麽多年別說是送魚了,就連一個雞蛋都沒有見過,隻因當年分家之時兩個兒子要求平分田地,被他們老兩口拒絕了。

    自古都是長子贍養老人得家中六成產業,他們夫婦覺得這樣分很公平,但兩個兒子卻堅決不同意,覺得家中隻有十五畝田,如果除去大哥那六成,那麽就隻剩下七畝,還要兄弟二人平分,每人隻能分到三畝半。

    為此兩個兒子便怨恨上了他們夫婦,雖然同住一個村卻幾乎不往來,擔心被別人議論不孝,隻有過新年的時候才會拎上兩包糕點過來看上一眼,然後坐也不坐就離開了。

    想到那兩個兒子王大娘就潸然淚下,她就想不明白,為何別人家的兒子都是這麽分家,唯獨她的兒子就不能接受這個分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