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外冬梅曾經住過的茅草房,如今已經換了新的主人。

    不是別人,正是被杜氏趕出家門,並寫下斷親書的陳文生與妻兒。

    陳文生也是去堂弟家串門,無意中聽冬梅提起村外的茅草房,那裏不但清淨,最重要的還有一處水源。

    其實開始的時候,冬梅吃水也是靠村中水井打,也是後來無意中在大山背麵發現了一處泉眼。

    水流雖然不是很大,接水慢了些,但卻就在家門口,比去村中打水不知節省了多少時間。這才結束了她去村中挑水吃的日子。

    得知此事,可把陳文生高興壞了,老是住在葛大叔家讓他們夫妻倆,始終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雖然葛大叔對他們一家三口很好。

    在鎮上擺攤賣木器已經有段時日,他們夫妻倆也攢下了一些銀兩,一直想在村中買塊地方,開春修三間土坯房。

    但卻遲遲也沒有碰到合適的地方,因為竹溪村人口多,如今想建新房,隻能去村西或是村東重新劃地皮。

    而且地皮還不便宜,他們手中的那點存銀根本就是杯水車薪,所以兩人一直在等。

    如今得知冬梅住的那處茅草房,竟然還有水源,陳文生立馬坐不住了,急匆匆回家與丁氏講了這件事情,兩人一拍即合,都覺得村外也不錯。

    別人或許會覺得住在村外不方便,但陳文生卻不這麽想,他覺得住在這裏既清淨又自在,還可以免除不少鄰裏紛爭。

    夫妻倆立馬帶上所有存銀去了村長家,沒想到價錢是出了奇的便宜,連同茅草房周圍的荒地都買下來,也隻花了不到三兩銀子。

    打口井需要差不多二十兩銀子,但離茅草房不遠的大山上就有泉眼,常年水流不斷。

    還不用走那麽遠的路去村中打水,陳文生覺得買下這處地方,簡直就是撿了大便宜。

    謝富貴之所以賣得這麽便宜,一是同情小兩口的遭遇,二是荒地本就便宜,與村中用來建房的宅基地本就是兩個價格。

    以前冬梅隻是借住在這裏,並沒有買下來,所以隻把茅草房前收拾了一塊空地,用來種些瓜果蔬菜自己食用,屋後還有片荒地沒有開墾出來。

    如今這塊荒地,被勤勞的夫妻倆開墾了出來,房前屋後加在一起,差不多有兩畝地那麽大吧!小院頓時寬敞了不少。

    雖然這邊是荒地,種田不一定會有收獲,但看到小叔子種的藥材卻長勢喜人,丁氏覺得隻要找到適合荒地生長的農作物,哪怕是荒地也能變成良田。

    他們夫妻倆對這個新住處最滿意的地方,不單省下了打井的費用,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邊離村中有段距離,日後可以避開與老宅的接觸。

    如今的夫妻倆隻想把日子過好,再也不想與老宅的任何人有所接觸,哪怕是爹娘也不行。

    就算日後爹娘過來找過來,陳文生也不會理睬,在家當牛做馬這麽多年,不但沒換來他們的一絲感恩,最後竟落了個被淨身出戶趕出來的下場。

    爹娘的做法已經徹底寒了他的心,所以當他們一家三口,以天為被地為席睡覺之時,陳文生就暗暗發誓,這輩子都不會原諒他們。

    別看這是茅草房,經過一番修葺,如今也是結實得很,哪怕是下大雨,也不用擔心會倒掉。

    有了屬於自己的小家以後,陳文生幹起活來更加賣力,每天不得空閑的在院中,叮叮當當的做著木器,隻願能多攢些銀子,早日買些田地來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