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傑從小就有個願望,但因為幼年喪父,娘一個人把他們兄弟倆拉扯大,已實屬不易,如果他再去讀書那日子將會更加艱難。

    對,吳少傑從小就羨慕讀書人,鄉試每三年一次,村中有個秀才,一連三次參加秋闈都沒有考中舉人,心灰意冷的他以無心在參加科舉,便在村中開了一家學堂。

    雖然他沒有考中舉人,但因為有秀才功名,每月還是可從官府領到一兩白銀,三十升米。

    而且秀才可以見官不跪,免除徭役,這已經足夠令人羨慕,所以老秀才在村中還是特別受人尊重的。

    所以小小的他就有了想成為讀書人的夢想,但他也知道家中根本就沒有多餘的銀兩,來供他讀書,最後隻能把這個秘密深埋於心。

    這不家中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吳少傑就想讓兒子代替他完成兒時夢想。

    “家茹,年後我想把澤兒送去村中學堂,你覺得怎麽樣?”

    陳家茹與吳少傑同床共枕這麽多年,怎麽不知他心中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成為一個讀書人。

    如今家境好了起來,他卻早已經過了讀書的年齡,讓兒子去讀書,估計也是為了完成兒時的遺憾吧!

    再說大兒子也確實到了讀書的年齡,條件好點的人家,在孩子七歲的時候,就會把孩子送去學堂啟蒙。

    如今大兒子都已經八歲了,確實早就到了讀書的年齡,即使相公不與她講這件事,陳家茹也打算年後把兒子送去學堂。

    他們村全是山地,而且每家每戶地並不多,一年幹下來也就勉強糊口,如果可以,她並不希望兩個兒子同她與相公一樣,麵朝黃土背朝天的在土裏刨食吃。

    要是生活條件允許,她想把兩個兒子都送去學堂讀書,這樣他的子孫後代才能有更好的出路。

    “相公,我也正有此意,如果你的買賣做的好,年後我們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送去學堂。”

    “媳婦,如果把兩個兒子都送去,一年可是需要不少銀子呢!”

    “兩個都是我們的兒子,必須一視同仁,不然會傷了孩子心的。”

    “可是……”

    “相公,沒有可是,年後我也學兩個弟妹,去鎮上擺攤賣些針頭線腦,多少都會有些收入。”

    “好,家茹,謝謝你,這麽多年從沒有嫌棄過我。”

    “傻瓜,在我陳家茹眼中你就是最優秀的男人,我高興還來不及,又怎麽會嫌棄呢!”

    年後送兩個孩子讀書的事就這樣定了下來,但是婆婆還不知道,陳家茹覺得這件事不應該瞞著她老人家,也應該聽聽她的意見,便與吳俊傑去了婆婆房間。

    “家茹你來了,剛好幫娘看看,我給親家母做的這兩雙鞋怎麽樣?”

    看到兒子兒媳來到房中,吳婆婆立馬笑嗬嗬的說道。

    “娘,您老人家眼睛不好,大夫不是叮囑過,讓您不要再動針線,怎麽就是不聽話呢!”

    吳婆婆年輕時為了養大兩個孩子,農閑時節還會去鎮上大戶人家,接一些漿洗縫縫補補的活計。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