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把三兒一女拉扯大,各自娶妻生子。

    一個人孤孤單單過了這麽多年,老了身邊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雖然幾個兒女都挺有出息,逢年過節都會給些銀兩,但對他的態度依舊是不冷不熱。

    前段時間自己生病,兒子雖然給他尋了大夫,每天按時按點給他熬藥服下,卻從不多說一句話,半夜咳的險些背過氣去,住在隔壁的兒子也沒有說過來,看望他一眼。

    想著兒女們也都完成了任務,王老二就動了再娶之心,家中有個女人照顧自己,最起碼頭疼腦熱,還有人給他端茶倒水,縫縫補補什麽的,總比一個人每天睡冷被窩強的多。

    這不前幾日去隔壁村看望外孫,得知楊家老倆口,為了給兒子娶媳婦,打算以八兩的高彩禮,把被休回娘家的小女兒給嫁了,對男方唯一的要求,隻要不缺胳膊少腿就成。

    王老二想了想自己雖然年過四旬,但也算健全人,除了比對方大了十幾歲,各方麵也都符合對方的要求。

    就這樣回到家就把他的打算與兒子講了,大兒子雖對他爹心有怨恨,但也理解老人的苦,擔心兄妹幾個會遭後娘虐待,一直沒有再娶,這份心已實屬難得。

    如今他爹既然提出想再娶,幾個兒女也沒有意見,唯一的要求就是娶續弦可以,但不能再生孩子,他們接受不了。

    得知要娶之人竟是因貼補娘家,才被夫家休回來的,幾個兒女便開始動搖,堅決不同意,把楊氏這種品行的女人娶回家。

    王老二知道兒女們在擔心什麽,一是因為這個女人幾乎與他們同齡,二是擔心她依舊死性不改,繼續貼補娘家。

    直接對兒女們說,他已經有四個兒女了,已經夠多了,不需要在添子女,至於銀子的事讓他們更不用擔心。

    這麽多年兒女們給的銀兩,剛好夠娶楊氏的彩禮錢,手中也不過還剩三兩有餘,就算她想貼補娘家也沒有。

    娶楊氏進門就是為了多一個給自己洗洗算算,縫縫補補的人,隻要不冷到不餓到她就成。

    有了王老二的保證,兒女們才不再反對,他娶楊氏進門,想著隻要他們不給老爹銀兩,看楊氏還拿什麽貼補娘家。

    王老二年輕時是個殺豬匠,如果沒有這門手藝,怎麽能一個人拉扯大四個兒女。

    殺豬匠大多有個共同點,就是長相凶狠,容貌不好看,王老二雖然年約四旬,但麵相老,如果不熟識的人肯定以為,他已經五十出頭了。

    左右屯子住著,楊家老兩口豈能不認識王老二,雖然對這個與他們年齡差不多大的新女婿,不大滿意,但對他家的經濟狀況卻尤為滿意。

    原來大兒子成親後,王老二就把殺豬的手藝傳給了大兒子,大兒子頭腦聰明,特別會做生意,如今不殺豬賣肉,還做起了販賣牲畜的生意,每年都能賺到幾十兩銀子,是附近幾個村莊,出了名的富裕人家。

    老兩口心裏樂開了花。這可比陳家瑞的條件好多了,姑娘還年輕,嫁給他這麽大年紀的人做續弦,以後還不得事事依著姑娘,把女兒當寶貝一樣來寵著。

    以後豈不是再也不用為銀子發愁了,女婿家這麽有錢,還能差他們那三瓜兩棗嘛!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