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來到了農曆六月十四。

盛夏季節,晝長夜短,辰時一刻,太陽已高高掛在天邊。

官員們早早便來到了承光殿的門口。

一些官員隨身帶著折扇,時不時地扇上兩扇子。

隨著一聲鍾響,承光殿的大門打開了。

百官們排著整齊地隊伍走進大殿之內。

不過今日,他們不必等待君主,因為君主已經在龍椅上坐著了。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全部官員進殿後,百官們一起跪拜行禮。

顧瑤略微抬手,道:“平身吧。”

百官們行了禮後站到屬於自己的位置,他們手持朝板,頭微微低著,等待著聆聽聖訓。

一些人的朝板上寫了字,那是為了上奏說話時做提示用的。

顧瑤看著下麵的文武百官,當了一年多的皇帝了,這些麵孔她也幾乎熟悉了。

她頓了片刻,然後拿起了桌上的聖旨,說道:“列位臣工,今日朝議前,朕先宣布一則人事任免。”

說完,顧瑤看向一旁的王公公。

王公公趕緊走到了殿前,接過皇上手裏的聖旨。

他將聖旨打開,宣道:“翰林院大學士於長林接旨。”

沒想到叫了自己名字的與長林先是愣了一下,反應過來後才在眾人的注視下從左邊第三排走了出來。

“臣,於長林接旨。”

王公公:“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翰林院大學士於長林,興起一年入仕,為官二十五載,先後出任右正言、知製誥、許州主事、蘄州通判、明州知府、樞密院直學士、樞密左副使、兵部尚書、中書左侍郎、翰林院大學士等職務,其為官清廉,才德兼備,乃文官清流,天下學子之楷模,著即日起,任中書門下參知政事一職,入住政事堂,協助丞相處理政務,欽此。”

王公公宣完,下麵有些官員露出了驚訝的表情,他們驚訝的不是於大學士高升了,而是聖旨裏出現的政事堂一詞。

本朝並不設政事堂。

於長林抬著頭看著大殿上的帝王,這樣重要的職務,皇上之前竟然沒有跟自己商議過,直接就任免了。

“於大人接旨吧。”宣完聖旨的王公公走下了大殿,滿臉笑意地將聖旨遞到了於長林的麵前。

於長林沒有立即接旨,而是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同僚,與自己同一年出仕的蘇墨。

但此刻,他發現對方並沒有看自己,而是看著別的地方。

他又扭頭看了一眼大將軍楚淵,發現對方也沒有看自己。

於長林這才伸出手,接過了王公公遞來的聖旨,道:“臣,謝皇上恩典。”

沒有人反對,也沒有人站出來說什麽。

這和顧瑤預想的一樣。

這個人選她仔細斟酌過,若論能力,於長林不是最強的,論資曆,也有比他更老的,但若論聲望,這個人卻很合適。

他是少有的文官清流,且不屬於楚家、蘇家以及丞相三派勢力的人,從他寫的一些文章中能看出來他的一些抱負和思想。他是個忠君愛國的文人,寫得一手好文章,備受天下學子的稱讚。

升這個人做參政,等於得了天下學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