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皇上,這銀票臣也帶來了。”說完,楊昌再又從衣袖中掏出了一張蓋了永昌閣錢莊印章的銀票。

顧瑤將那銀票接過來看了一下。

大越的銀票有兩種,一種是蓋了官印,由官府發行的的正字號錢莊的銀票,還有一種是民間私人辦的錢莊,這種錢莊很類似現在的銀行,銀票類似支票。民間有許多富商或者富農家財萬貫,家裏放太多銀子怕被盜,再加上太多銀兩不方便交易和攜帶,便將銀兩存到錢莊,換來銀票,用銀票交易。

而這些私人錢莊出來的銀票,則隻能在對應的錢莊去兌換銀子。

永昌閣她知道,是大越比較有名的錢莊,在三十多個州縣都有分莊,金陵城也有一家永昌閣。

“既然是官府的官員賄賂你們,他們為什麽給的是永昌閣的銀票,而是不是正字號的官方銀票。”顧瑤看著楊昌,眉頭緊鎖地問道。

楊昌搖了搖頭,和顧瑤一樣疑惑。

想了想後,他回道:“皇上,臣當時就感覺不對勁,但是宣平候吳大人和刑部賀大人,卻好像沒發現不對勁的地方。一直和當地的官員喝酒聊天。”

“對啦,當地的一些商人對我們也很熱情,送了好些珠寶,但我們幾個都沒收。”

聽到這話,顧瑤嘴角勾出了一抹冷笑。再又問道:

“那你們到底去調查了什麽?”

顧瑤發現這些人不是去調查,而是去旅遊的,在那邊吃喝玩樂幾個月回來了。

楊昌臉上有一絲焦慮,他猶豫了一下,然後還是說了出來:“皇上,具體的行程臣在折子裏寫了。我們去了那幾個州縣,在那邊詢問了當地主管鹽務的官員,也和當地的鹽商了解了鹽價高漲的原因。臣還私自去詢問了一些當地的百姓,百姓們並不知道原因,隻是抱怨買不起鹽。”

“但在蓋州時,有一個穿著黑衣的蒙麵人偷偷給臣遞了一張紙條。”

說完,楊昌從衣兜裏拿出了一個小盒子,再將盒子裏的紙條取出來遞給了眼前的帝王。

顧瑤接過,一看,上麵寫的是:

“蓋州西郊北三十裏東山飛鳥亭下有一地窖,裏麵存有大量精鹽和白糖。”

看到這個,捏著紙條的手突然用力,差點將紙條捏碎了。

她將頭轉向一邊,不讓眼前的臣子看到自己臉上的情緒。

再回過頭來時,她的神色已經平靜了許多。

她回道:“楊昌,你做得好,沒有打草驚蛇。”

楊昌鞠躬行了個禮,回道:“皇上,臣記得您在臣出發前給臣的囑咐,臣去了後一直謹慎行事。”

顧瑤點了點頭。

她果然沒有選錯人,這個楊昌確實是有才幹的。

不過這手裏的紙條怎麽來的,怕是隻有他本人才知道。

“好,你先回去,接下來的事,朕會安排。”

顧瑤本以為鹽務這一塊有條大魚,現在看來是一池子小魚小蝦,外加幾隻大鱷魚在裏麵。

楊昌於是再次行禮,然後離開了南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