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假期結束。

八月十七日清晨。

百官們再次進宮參加大朝會。

而這一日所有人都來齊了,就連大殿外麵也站了不少官員。

顧瑤身穿一身黃袍坐在龍椅上,目光威嚴地看著下麵的文武大臣。

王公公站在帝王的身旁,喊道:“有事請奏!”

隨即,大殿中,有人站了出來。

站出來的是禦史台的一位五品言官,叫張錦程。

“皇上,臣有本上奏。”張大人雙膝跪地,將早已準備好的折子從衣袖中取出,遞到眼前。

“呈上來吧。”

顧瑤擺了下手。

很快,王公公走上去,將折子接了過來。

顧瑤打開認真看了一下。

然而看完之後,她的眉頭就皺了起來,臉上也露出了一絲不悅。

張錦程見皇上看完了自己的折子,說道:“啟稟皇上,臣所奏之事已經核實,今年三月以來,祁州、蓋州、北芪州……等七八個州縣出現鹽價大漲,百姓買不到鹽,買不起鹽的情況。據蓋州官吏反映,蓋州當地的鹽價已高達200文錢一斤,且隻是中等精鹽的價格,若是上等精鹽需要三百文錢一斤。如此天價,導致很多百姓買不起鹽,民間甚至出現偷鹽的情況。”

“怎麽如此?”顧瑤緊鎖著眉頭問道。

“回皇上,朝廷有明文規定,不論是官府自售還是地方鹽商轉賣,中等精鹽一斤不能超過五十文,上等精鹽不能超過八十文。但有的地方,有人私自囤積大量精鹽,隻把部分鹽下放售賣,導致當地鹽價大漲。對外卻說,遭遇了水災,鹽都毀了,是從其他地方高價轉運來的,所以要賣得更貴。這種事情多年來時有發生,尤其是一些離產鹽地遠的州縣。

“給朕查……查出來有問題的官員也好,商人也好,都給朕押到金城來審。”顧瑤回道。

這種事情不用想,她也知道一定是官商勾結導致的。

“皇上,查自然是要的,但當務之急是要穩定當地的鹽價,讓百姓們買得起鹽,這沒有鹽,百姓如何正常生活?”張錦程接著說道。

她就是蓋州人,自己的家人,親人很多都在蓋州生活。

顧瑤看著這位五品官,他平時很少站出來奏事,今日為了幾州百姓,冒著得罪同僚的風險站出來上奏,算是難得了。

顧瑤想了想後,看向了朝堂上一位長得十分肥胖的官員,說道:“鹽鐵副使出列。”

鹽鐵副使李國忠聽到皇上點了自己,連忙站出來行禮。

顧瑤說道:“著你即日調度其他州縣的官鹽運往這幾個州縣,按以往正常價格銷售。穩定當地的鹽價。”

“臣領旨。”李國忠恭敬地行禮。

但因為肥胖,他彎腰下去後,直起腰來顯得很是費力。

顧瑤再又看向文武百官,想了想後,問道:“誰,願意去這幾個州縣處理這件事,查出這些蛀蟲。”

顧瑤用蛀蟲來形容這些魚肉百姓,唯利是圖的官商。

官員們大多數低著頭不語,少數一些則東張西望的看看其他人是否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