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私底下,他迫於劉玲的人情給國家評劇團發過去的那個《劉伶醉酒》,在網上無聲無息,可是在業界卻轟動不小。

    已經有些年沒有人能獨力寫出一整本的戲折子了,而且是完整到隻要琢磨琢磨唱詞,就可以直接搬上舞台的熟本。

    關鍵是,這出戲排出來一經上演,轟動一時,連演了一個半月,場場滿座兒,很多老戲迷都熱淚盈眶——這出戲是有成為經典的潛力的,這年代出了這麽一出戲,不容易啊。

    京劇院看著眼饞啊,他們是教學機構,是理論研究機構,按道理說創作新戲的工作是他們帶頭在做,也一直在做,可是能有這聲勢的作品一部也沒有,實在令人羞愧。

    所以他琢磨著和黨亮打好關係,看看能不能磨出幾本戲來。

    再加上黨亮一直在支持國得梁的曲藝學校,對傳統文化的推廣還挺上心的,所以梁賀成覺得成功幾率還是比較大的。

    至於國其聆的問題,他和黨亮一對,兩人就都明白了:當初國其聆學唱的時候,是個小胖子,中氣足底氣虛,所以丹田力不夠,用的氣息調用方法是共鳴法,這是戲曲裏的新科技,從人家民歌那邊兒學來的,相對傳統的氣息調用方式,這種辦法入門較為簡單,練起來也不用那麽長時間。

    弱點呢,就是聲場的距離近,聲強也會比較低,音質會比較尖銳,而這些,都能用話筒的技術來解決——一個不用太貴的降噪話筒就足夠了,太好的音響都不用。

    現在現場演出也少,都是舞台演出,身上帶話筒,舞台一般也都布有近地拾音係統,對聲場和音強的需求沒有那麽高了。

    至於音質,經過降噪和音源轉化,也會柔和很多,再說通過調整口腔共鳴區,一樣可以去除音質尖銳的問題,還能轉為高音特色。

    但是現在,國其聆身體好了,練了武之後,丹田發力對他來說就是一個日常,所以再用以前的辦法時,底氣對中氣造成了衝擊,他的調子就不穩定了,甚至連音質都有些變化,更加渾厚有力。

    另外的原因,就是他天生的音域區不低,俗稱的矬老婆高聲,調門兒高著呢,過去是氣息不足上不去,現在隨便就翻上去了,他還不習慣,所以就覺得自己跑調了。

    這件事在梁賀成到來之前,黨亮是不知道的,要不然他就能給調了。

    知道了症結所在,沒用上三天,國其聆的唱功不但恢複了,還比以前更強了,完全能達到名角兒的標準。於是梁賀成專門去老師家裏,求來了他老師關於“打棍出箱”的記錄,交給國其聆和黨亮研究。

    出箱,和掛畫、滾燈、踢槍都類似,是一種動作上的絕活,不同的是,打棍出箱它是一折戲,出箱是這裏麵裏專屬的一套動作,和其他的基本功關係不大,而無論掛畫、滾燈還是踢槍,其分解動作,在別的場景一樣是要用到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