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個人彼此之間都相互認識,甚至可以說是非常熟悉。麵對如此難以抉擇的情況,大家最終決定采用一種特別的方式——京評梆三堂會審,讓李涵自己做出選擇。

    李涵果然沒有讓人失望,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京劇。其實,他這樣做並非輕率之舉,而是有著充分的考慮和理由的。

    京劇是李涵最為熟悉的劇種,對其有著深厚的感情;其次,前來麵試他的正是他一直以來最喜愛的京劇演員,能夠得到偶像的認可與指導,對於熱愛藝術的李涵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激勵。

    再說京劇本身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它本身也沒有誕生多長時間,作為一個融合劇種,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許多其他劇種的元素,學習京劇也需要博采眾長,對其他劇種一樣要學習的。

    綜合以上種種原因,李涵果斷地選擇了京劇,這個決定既體現了他對自身興趣和優勢的清晰認知,又展示出他長遠的眼光和廣闊的胸懷。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李涵一定會在京劇領域大放異彩,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

    這件事在一個小圈子裏流傳,國其聆還專門抽時間到一統樓,和李涵搭了幾句,對他的學習速度大為讚歎,然後就開始懷疑自己的天賦——說實話,他的天賦不錯的,在人類之中,已經算是頂級。

    而且在相聲上的天賦,遠遠低於他在曲藝上的天賦,隻不過他的父母在這方麵光芒太盛,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長時間的輿論下來,國其聆就對這方麵的內容不是很願意展示,因為學習的成果是得不到認可的,大家最多就是讚揚他家學淵博,對於他自己的努力,往往隻是翕然一笑,不置可否。

    得不到正麵的情緒反饋,國其聆自然不願意在這上麵認真了。

    不過他學戲,也是正經拜過師的,人雖然懶,可天賦還是在的,所以他的老師還是比較認可他。這次參加戲曲推廣綜藝,也是師門有命。沒辦法,傳統勢微,有點兒機會就得宣傳。

    實際上這類綜藝,一般是地方電視台為了填補節目空檔拍攝的,沒有資金去購買和製作大型的,熱度比較高的綜藝,嘉賓都請不起。但是放電視劇什麽的成本也不低,而這類綜藝打著扶持傳統文化的名義,不但請嘉賓價格低(同時也不請什麽大腕兒),還有補貼可拿,總的來說收益還算可觀。

    萬一唬騙到哪個有情懷的大老板,掙的就更多了。

    能請到國其聆,這節目在嘉賓已經能算到是該類節目的天花板了,能與之對比的,隻有各種戲曲類的國家級大獎賽,可那些大賽,熱度可不會有這麽高。

    國其聆是小輩兒,即使他再怎麽不願意,以他的身份參加這種節目,節目組勢必要請到一些足夠分量的行業大咖,前輩,才能壓得住他,因此在評委和其他的嘉賓上,也並不寒磣。

    其中大部分都是國其聆有過接觸的業界同仁。

    國其聆除了要恢複狀態,還要和黨亮商量節目的事兒,因為這個綜藝,涉及到歌曲改編為戲劇唱法。你要說拿過詞來直接唱,國其聆一點問題都沒有,稍微試幾遍就順了,可上節目是要做編曲的,這個事兒國其聆可就兩眼一抹黑,啥也不知道了。

    再說眼看過年了,太多的應酬國其聆也不願意幹,還有他們那個社交節目,也要唱歌的,幹脆就窩在一棟樓,有吃有喝的挺好,離他師父於大爺家還近。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