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兒還得問導演的意見,因為咱們自己說,麵對的是觀眾,但是要擺開了說,可就把其他人都架起來了,你像咱們這邊人包括羅大姨都不能有什麽意見,但是那邊兒的就不好說。

    之前咱們不是當眾說的?他們也會有反饋,導演那邊應該能接到公關的電話了,節目組有結果了通知咱們,咱們才能確定怎麽擺出來。

    我估摸著,事幹都幹了,導演不會同意咱們自己說的,恐怕會要一個真實的反應,然後把不聽話的鍋扣咱們頭上。

    咱們可以據此和鵝廠勒索下來大量的資源,這種事也是業內默認的規則了,你那邊兒要是沒有處理這種情況的經驗,就讓你經紀人跟著柳含香的節奏,她處理這種利益交換的情況非常熟練。”

    “那也行,讓她跟你家那個學習學習。我跟你說,在這上麵我們吃老虧了,很多我以為挺重要的事兒,其實人家根本不在乎,甚至老早就寫到合同裏的,我們還傻得乎的當成籌碼呢。”

    張琪挺高興,她雖然已經有點名氣了,但是仍然缺乏某些內部的認可,需要真正的引薦人把她帶進去,像何其偉這種交友賽孟嚐的人確實會幫她帶她,但也隻是一時一刻,而且這麽多年何其偉帶進去的人多了,圈裏已經不拿他的介紹當回事兒了。

    實際上這是網紅出身的藝人必須要麵對的一道難關,也就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科班藝人為了生計不得不參與到網絡作品中去,而且網絡作品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甚至出現傳統偶像開演唱會賣不滿場而網紅歌手開演唱會一票難求的情況,資本注意到了網絡藝人強大的吸金能力,他們才慢慢地被重視起來。

    像王龍這樣的歌手,其實對主流的認可並不是很在意,因為他不太需要傳統圈子的資源,網絡收益要更加豐厚,自主權也更大,可是張琪不行,她是個拍搞笑段子的,這東西對創意要求太高了,而且各大平台根本不管,導致抄襲成風,原創很難做——當然,人家管那個那個不叫抄襲,叫引用,翻拍,致敬……

    所以張琪迫切的需要轉型,進入影視圈,哪怕是網劇網電,她也要參加,要不就是各種綜藝,不然實在沒有流量變現的渠道——她和黨亮一樣,愛惜羽毛,不肯隨便帶貨,收益減少了,工作量也減少了,可以有更多的時間來拓展娛樂圈的人脈。

    和她類似的就是月守有裏子,隻不過月守有裏子作為趟雷的前輩,確實觸犯了某些界線,導致她至今不冷不熱的——主要就是她的名字不討喜,會敗壞很大一部分路人緣,真實的影響她的作品傳播速度,可這名字她用了太久了,和她整個人物是綁定的,沒有特別事件,想摘掉都沒有理由。

    所以隻能就這麽耽擱著,坐等機會。

    不過就這幾年的架勢,恐怕不會讓她等太久,因為圈裏出事的人越來越多了,而且都很離譜,讓人覺得這個行當果然下三濫。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