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其聆還是一如既往碎嘴子,聽不出來什麽情緒:“對啊對啊,之前我們合作過,對,合作過,一起拍過電影。夠嗆能上了,還沒過呢,不知道啥樣呢以後。”

    對此其他人也沒說什麽,國內的的形勢就是這樣的,總是有一幫人為了心中的“理想”,不管不顧就開始整,結果拍出來的東西不合規也不合法,然後就混個新銳導演,文藝導演,或者幹脆接受海外資金,把這些不合法的東西帶去國際上運作拿獎,然後就是名導了。

    這種地下藝術家很多的,每年拍攝的成片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這種情況,這個勢力當中中的代表人物名氣極大,但是仔細一查就知道,他們的電影甚少上映,從沒掙過錢,那麽他們的拍攝資金從哪兒來就不言而喻了——殺頭的買賣有人做,賠錢的生意無人理,不掙錢這些投資人圖的是什麽呢。

    在過去國家實力不強,在國際社會不受重視的時候,很多拿去投獎的片子是什麽時候怎麽拍出來的根本就沒有人知道,再拿回來當然是沒有證件的,然後就變成了拿不到上映許可的所謂禁片,正經有一代演藝人員靠這個噱頭蒙騙了不少人,功成名就之後全都出了國——或者後代都出了國了。

    現在則好很多,科技發展,監察能力變強了,關鍵是國外除了少數圈地自萌的大獎之外,真正的國際獎委員會已經無法忽視國家的影響力,所以在國內沒有報備登記的片子,就沒有辦法像以前一樣蒙混過關進入候選名單了——雖然他們的審查方式和方向還是一樣的,但至少麵子上過得去了。

    國其聆他們拍的多半就是在這種沒申請拍攝許可就擅自完成的東西,一般都是為了還人情,而這種片短期內上映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 就是換個名字重新從頭申請,花點時間公關就能過了——前提是拍攝目標是為了上映,有的人拍出來就是為了博一個“禁片”的名頭,好以此為名目打通移民渠道。

    所以這些事兒就是不可談論的玩意兒,隻要是圈內的人都會對彼此閉嘴,因為誰也不知道對方到底是不是有著同樣的心思:這幾年國家隊文娛方麵差的很厲害,頻頻爆出各種違法違規的情況,很多人未雨綢繆,都已經改換國籍了。

    要是真憋不住,就去找圈外的好友討論或者抱怨抱怨——每年被這些人坑慘了的人屬實不少,據說有幾個演員明明演技很好,但是到現在還都被人認為是綜藝咖,原因便在於他們拍的影片不是上不了映,就是因為某些人的原因被下畫了。

    甚至王龍都有好幾首歌因為給這些人配了曲子,都沒辦法再唱了。

    氣氛就此沉悶下去,各人多了個人的心思,而且有明顯分為幾幫幾夥,各自的側重點不同,每一個小團體自由活動,各玩各的,幾乎是成了單獨的綜藝。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