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話一出,包括邵琛紅都是眼睛一亮,原因很簡單,她們大灣區沒有篝火晚會的風俗——其實有,但是她自詡上流社會,不接地氣,更不會去和少民群體接觸,而篝火晚會這種形式,更多的還是山嶺草原上部族保留的完整,同時北方草原因為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這是一種常見的娛樂形式。

    雖然沒有嶺南少民那麽隆重,但是更加隨和,也更加被人熟知,實際上街邊兒的燒烤野攤兒,就是來源於篝火會,把鐵槽子換成火堆,一點違和感都不會有。

    所以黨亮立刻就得到了全體同意,但是緊接著問題就出來:這東西怎麽籌備沒人會——其實黨亮會,但是這個事兒並不難,他們也不是要做什麽儀式,一人一句話就能解決的問題,他也沒有必要大包大攬總控全局。

    要知道,會幹活兒的就得一直幹,叫做能者多勞,不會幹活兒的才能偷懶,叫做物盡其用。

    因此具體章程,不用擔心,大家群策群力,七嘴八舌,很快就把這件事籌劃了七七八八:然後又把問題歸總,準備挨個兒解決。

    首先就是燃料,篝火晚會,那必然是要篝火,但是篝火一般的木材是架不起來的,當然還是硬木最好,既耐燒火力又旺,可是周邊哪有這東西,他們一概無知,好在有林子,也有村落,他們可以出去找——這一點也得到了導演組的同一,畢竟這也是一個比較容易出素材的行為。

    不過他們會有人跟隨指導,因為桃林雖然看似荒廢,但是村子還是在管理的,因為桃子畢竟是可以賣錢,賣多賣少也是錢啊。

    到林子裏撿柴,肯定是要有選擇性的,而且有大家夥的幾率不大,主要目標還是節目組居住的,那個已經遷徙的村子,那裏有很多廢棄木料,是很好用的。

    因為這需要力氣,所以這一組,都是男人,以鄒協為首,王元良,俞文石,還有年紀已經偏大的李涵。

    喬勇軍以這個行為不藝術為由,拒絕了體力勞動,主動加入了邵琛紅和羅長英的隊伍,參加布置場地的活動。

    然後最嚴重的問題來了:食材怎麽辦?

    烹飪這件事,已經沒有人和黨亮搶了,這活兒又累,又繁瑣,長期沒有鏡頭,即使有也很單調,不符合他們上節目的心理預期,所以他們都在避免在參與,但是隻有他自己,很顯然是忙活不開二十幾個人的餐食的,所以他也需要助手,前提是食材得到位。

    黨亮突然有點緊張了,他向節目組詢問:“我們這的食材是不限量供應的嗎?”

    導演在遠處笑得十分奸詐也開懷:“想什麽美事兒呢,食材是需要購買的。”

    這一下立刻就炸廟了,所有人都沒想到這個問題,所以紛紛譴責:“你之前可沒說這個問題啊!”

    導演就很無辜:“你們也沒問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