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嶽那些學生大部分都能在省地級的舞蹈比賽裏叱吒風雲,耗費的也不過是學習舞蹈的那幾個星期,如果是精練太極拳、八卦掌的人,還能冒充一下民族民間舞的舞蹈生,隻要一句“我有一段時間沒跳了”,專業一般的舞蹈老師都分不出來。

    隻有到了全國級別的比賽,評委們才有足夠的實力鑒別這種區別,但是這也需要是學術性足夠的比賽,現在很多綜藝性質的比賽,評委們也是……也未必是分不出來,隻不過選手的實力參差不齊,如果運氣好,武校生也能有機會取得不錯的名次。

    李小菁現在就在學習舞蹈,她和黨亮學習街舞,也找了老師專門學習現代舞,她要改變的隻是肢體語言的釋放方式,要說基本功,她比舞蹈生們可強多了。

    這隻是因為術業有專攻,武術到了一定的等級,都強調對身體,骨骼筋肉的控製,也會有專門的訓練技巧,但是舞蹈是沒有這個專項的,他們要的是整體,即使是局部展示,也對整體氣質、運動趨勢有要求。

    舞蹈並不會有“拇長伸肌發力,傳導腓骨長肌、比目魚肌發力向上傳導,膕肌接收力量傳導繼續向上,股二頭肌群加壓傳導,股四頭肌發力向下,縫匠肌收縮,好的……屈膝轉體完成……”這種動作分解式教學,他隻會告訴你:“屁股放鬆,腰不要動,除了這條腿哪裏都不要動,用膝蓋的轉動來帶動全身的位移……注意手!注意平衡……好屈膝轉身完成。”

    做出來的效果在中低等級是一樣的,但是在高等級,開始注重整套動作的銜接風格和運動節奏節奏的時候,差距就開始拉大了,舞蹈更注重美感,而武術則更注重減輕對身體的傷害以及速度和力量的釋放,至於美感……基本就是順其自然吧,反正一般練對了都不難看。

    與此同時,都是靠身體吃飯,但是傳武生比起其他的諸如運動員、舞者傷病要少很多,因為自古以來醫武不分家,從開始練武的那一天起,就要開始掌握身體的狀態,訓練雖然苦,也會突破極限的往死了練,但是節奏、飲食、練後的保養,都有專門配套的功法秘術。

    這些秘術從食補到藥方,連什麽時間泡腳,用什麽怎麽泡,都有詳細的教程,不但解乏祛疲,甚至能推動訓練效果更進一步,這方麵即使現代運動醫學已經如此發達,很多時候還是無法參透其中秘密。

    隻不過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戰爭的失利,這些方法越來越被人嫌棄,即使在武校裏,用的也不多了,所以近些年的武校生,傷病率提高了不少,趙嶽也是幹瞪眼沒辦法——懂這套東西的人越來越少越來越老,學生們又不肯用,兩下裏不合心,有好東西也隻能空置。

    黨亮考慮到自己需要推廣自身的武道體係,自然樂於收徒,同時也放寬了對邵雲平的要求,他這兒隻是個學員培訓基地,具體到有天賦有意願的,還是要交到黨亮或者趙嶽那邊去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