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無論是演員還是歌手,哪怕是演奏家,新換了風格,都是會受到指摘的,有的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更多的指責,則是來自新領域的警告:這一片兒可沒那麽好混。

    這算是個慣例,但是黨亮這個……比較跳脫,因為他玩的這個風格,確實太過接地氣了,以至於有點兒接地府了——在他經過的世界,這首歌的原唱者已經是稱號強者,“冥府歌姬”的大名震懾四海,在不化骨這個風格上,除了“星空妖伶”再無敵手。

    星空妖伶之所以叫星空,是因為那位大哥主唱西方風格的,不但音調特別高,唱起恐怖童謠更是直通天堂,也是一點活人氣兒都是不沾的——黨亮手頭上還真有幾首這位哥哥的曲目,可惜那調門兒太高了,花腔男高音他這嗓子是真玩不來。

    這種所謂的“邪典”,隻在某些群體當中活躍,從美學風格、藝術品類、鑒賞方式、等級評定其實都是十分完整而且嚴格的,這個圈子相對封閉,並僅僅是樂壇的問題,建築、服飾、油畫、國畫甚至文學作品,影視作品,都是完全和外界不同的領域。

    雖然圈內人通常都在外界有自己的身份,對外界信息相當了解,但是他們都知道自己喜愛的這個門類是不可能成為流行派的,甚至像搖滾樂和民謠那樣成為名聲在外的”小眾“藝術都不可能,因為需要的藝術鑒賞力和個人統合素質太高了。

    所有的藝術中都會出現”邪典“,但是邪典卻不是很多人誤以為,單純的黑暗風格——比如很多魔鬼、妖魔、乃至吸血鬼等等邪惡向的藝術作品,都和邪典的宗旨背道而馳。

    邪典不是怪誕的扭曲抽象藝術,也不是散播恐懼的恐怖片,要知道大名鼎鼎,數度登臨全球票房排行榜的《星球大戰》係列,也是邪典電影。

    以違背人類慣性思維的方式,展現出超越人類想象的內容,就是邪典。

    隻不過時代變換,昔日的邪典,現在已經被玩兒成了商業正統——隻是商業片的正統,因為出乎意料的反轉是很多商業片大賣的保證,以至於很多影片純粹是為了反轉而反轉,真正落到藝術領域,這些片子是不被承認的。

    尤其在電影領域,很多邪典電影最後都成了經典,成為無數人模仿學習的主流創作方式:比如電影結構從四幕式轉為三幕式,這其中就少不了邪典風格的功勞。

    所以商業片和藝術片的衝突,其實也沒有那麽簡單。

    可也正是商業片的成功,讓資本看到了邪典藝術的潛力,然後……邪典就變成魔典了。單以音樂界而論,早期的搖滾,民謠,其實都是有過邪典稱號的,但是現在,別說他們自己不承認,邪典擁躉們也不承認,因為早已經誕生出套路的這些藝術,已經不具備邪典最根本的,最標誌性的特征:不符合人類的群體慣性思維方向。

    說起來,炎黃式的心理驚悚片,一直都是國外吹捧的經典,因為那真的是他們心目中的“邪典藝術”典範,每一步都會踩在他們心理之外,也踩在人性的邊緣,時刻對你的世界觀和心理承受能力進行拷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