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確實是很少會吃辛辣食物的職業,因為會刺激到聲帶,短時間的狀態不佳還可以調整,但是積累下來,終究還是會改變音質,有的時候還會產生造成後果比較嚴重的炎症。

    可總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可以忽視這個原則:比如黨亮,他有特殊的訓練辦法,再比如邰智源,他是廣西人,從小長在辣椒裏,尤其對酸辣的容忍程度,是超乎任何歌手想象的。

    對於他們來說,雖然不吃辣也能活,但絕對活的不痛快,所以如果邰智源的私人冰箱裏沒有辣椒醬之類的東西,那就證明這個冰箱要麽不是他的,要麽是假的。

    黨亮是不太理解這種行為的,首先他這又不是什麽異常食癖,而且對他個人沒有什麽影響,為什麽要藏著掖著呢?好像很見不得人似的,吃辣很難看嗎?

    他的冰箱,雖然不是自己家裏的那個,卻是真實的,因為節目組拿到的是他放在工作室的儲備冰箱,而且不止一個。

    他們工作室是管飯的,隻不過需要員工們自己動手做,雖然可能產生一些問題,可他這就這麽幾個人,賬目管理還找了一個職業的財務公司,委托給第三方了,所以在賬上出問題的機率就很小。

    而且黨亮自己也經常往工作室帶食材,這些都是不走賬目的,畢竟有很多時候,他要招待朋友,這個費用走工作室的帳目是不合適的,非常容易出麻煩。

    所以他在工作室也有自己的冰箱,他對飲食要求很嚴格,並不是基於普通人心裏那種健康概念的嚴格,而是對口味和材質的高要求,營養問題隻是第二位的,主要還得是色香味,至於形意養要往後放一放。

    因此眾人在看過了其他人沒有什麽特色,近乎標準化的冰箱之後,再看他的,就有一種驚豔的感覺——這也是節目組有意安排。

    三個雙開門大冰箱跟保險櫃一樣並排站立,一個全保鮮裝菜和調料,一個全冷凍裝魚和肉,一個半鮮半凍,是水果和蛋奶。

    一冰箱的凍肉隻是震撼,但黨亮出道時就以食量出名,令人驚歎但是不意外,可是保鮮櫃裏那滿滿兩門的各色調料,真的是把人嚇到了,而且很是費解。

    這個事情倒是那幾個廚子中偏向傳統的那位師父做了解釋:“很多人以為調料是不需要保鮮的,這個不對。

    我看到黨先生(因為黨亮反複強調不要叫他老師,所以隻好稱呼先生)很多調料都是自製的,這就必須要做保鮮了。

    我們日常家庭買到的那些不需要保鮮的調料都是科技處理過的,要是用的比較勤,當然就不用在意保存問題。

    剛剛何老師念名字我聽到有沙腸粉,如果真的是我知道的那個東西,那真是不得了,我們絕對是有口福了。”

    黨亮很是淡然的點了點頭:“應該就是你知道的那個東西,不過不知道味道是不是不是你知道的那個。

    我是根據一本古代遊記的記載製作出來的,味道確實很棒,這是第二次做的,做了一百多斤,我個人用的還是很多,然後也送出去一些,比如於大爺,國老師,他們的飲食愛好都很傳統,對這個接受度還是非常高的,所以現在就隻有這十斤不到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