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界固然會有一些不同,可是經過黨亮了解,基本上大差不差——他當然會去研究曆史,雖然史書通常隻是一個勝利者的賬單,但仍然是能看出很多問題的,隻要找好角度他就能找到自己想要知道的。

    何況曆史又不是隻有史書構成,那些流傳於隱秘渠道的神神鬼鬼的故事,其實更加可信——這一點那些研究員必然是要嗤之以鼻,大加駁斥的,黨亮也並沒有把這些事兒公開討論的想法。

    徐磊並沒有準備太多菜,但是他弄了一鍋酸菜汆白肉,還配好了油潑辣子,一看這搭配,就知道來客有個地道的冰城人,可還有一鍋甜口兒的酥燜鯽魚,這個就沒法猜了。

    這兩道菜都是不怕等的,酸菜汆白肉小火慢慢咕嘟著越咕嘟越香,酥燜鯽魚幹脆就是個冷碟兒,看來他對對方什麽時候來也是沒有太多把握。

    何其偉和於大爺,也是趕在客人到來之前回來了,收獲居然還不錯,一些野菜,好些個鬆塔,還有榛子,於大爺竟然還弄回來幾隻牛蛙——這可真的把導演嚇壞了。

    牛蛙這東西,並不是本土生物,理論上來講,國內絕不會有野生種,不過可能會有放養種,可是,這東西在這附近沒有人養殖。

    整個東北幾乎都沒有人養殖牛蛙,因為牛蛙這東西雖然冬眠,可它隻能堅持到零下十度左右,超過這個溫度它就會被凍死。

    東北的冬天野外哪有地方能高於零下二十度的?而且這個溫度通常要保持四個月左右,零下四度的冰點東北人都會吵吵開春了,這地方哪能是牛蛙活動的區域?

    不過導演不知道這些,他隻是覺得,這東西是野生的,被抓回來能不能犯規矩啊?

    作為資深的吃貨,於大爺卻十分篤定:“牛蛙這玩應兒一早兒是作為食材引進的,根本就不存在野生的,所有國內野生的牛蛙,要麽是寵物惡意投放,要麽就是養殖戶的泄露,在野外這東西是入侵物種,弄家吃去絕對沒問題。”

    黨亮也是如此,他對牛蛙、克氏原螯蝦、紅腹食人魚、尼羅羅非魚這些外來入侵物種的食用方法非常了解,而且長期奮鬥在第一線,深知這些東西在野外是不受保護的,因為它們的食譜範圍太過廣泛,會對周圍的生態係統造成深厚久遠的傷害。

    紅腹食人魚還好些,這是肉食魚類,隻不過是凶猛些,它們的傷害主要是和很多瀕危魚類共享水域時,會對這些魚類造成滅絕式的捕食,而且很多公共水域是由人類活動的,這些東西既然叫食人魚,那食譜裏自然就是有人類的。

    尼羅羅非魚、牛蛙、克氏原螯蝦就不同了,它們的危害在幼年時期,為了成長它們的食量都是非常大的,而我國絕大多數水生生物的卵和幼株都在它們的食譜上。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