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畝土豆都收了,數量還是挺可觀的,堆了院子裏一座小山一樣,節目組找了車來拉去泡稱,結果那司機是個熟手,隻估了一下堆兒,便說大約有個三千七百斤左右,在直播間又引起一陣嘩然,然後黨亮因此又上了熱搜。

    同時上熱搜的,還有那個司機,因為最後稱出來,導演組報出來重量是三千七百六十四斤……

    黨亮留了二百斤,其餘的都在節目組那裏換成了錢,這二百斤中有一百斤是用來燒酒的,剩下一百斤才是日常食用,因為也不知道這節目要拍多久……

    算上先導片,可能要有個十四期剪輯版,那這還遠著呢。

    每個剪輯版都得有嘉賓,就照這個速度,還不得拍到冬天去。

    看到錢黨亮其實有點後悔,要是當初沒答應做鹵味換錢就好了,賣土豆的錢足夠買那些食材,再加上草莓存的錢,足夠他們入冬前的消耗了,玉米還沒收呢,這部分是要留給幸運嘉賓的。

    玉米現在還沒有完全成熟,要再等兩周左右,不過這時候的棒子其實已經能吃了,隻是不能晾幹剝粒研磨成麵而已,煮了吃的嫩玉米香甜脆糯,很多人也都非常喜歡的。

    雖然畝產遠沒有土豆那麽多,但是按照預估總量也得有兩千斤左右,好在收玉米對腰的傷害沒有土豆那麽大,對於大部分人都有腰傷的藝人群體來說,這是份可以重度參與沉浸式體驗的活動。

    大不了一筐少背點唄——再說隻要人手有,背玉米對黨亮和李由來說不是事兒,至少比摘要容易。

    土豆造酒是個時間不短的活兒,而且釀造和燒造還有分別,不但是酒精度數上差別很大,風味也完全不同,最關鍵的,釀造對設備要求比較低,基本就是一個黃酒的標準流程:

    選料→洗料→煮料→投曲→發酵→過濾→成品,要的東西也不過是個鍋和缸而已,了不起過濾的時候多加幾層紗布,這些一般農民家庭都有現成的,不用置辦。

    不過這麽做,出來的酒最多也就是個二十度左右,對於北方人來說,比啤酒強點不多,就是料酒,尤其土豆釀酒需要添加茴香、花椒作為調味,去除土豆本身自帶的腥氣,隻要多加點,就真和料酒差不多一個味兒了。

    燒造則是在過濾之後有個蒸餾的工藝,這部分就需要相對專業的設備了,雙層防糊大體積蒸鍋,冷凝管冷凝塔,如果不用電的話還要有配套鍋爐——量小每次隻有幾斤原料的話,家裏的煤氣灶也能對付用了。

    除此之外,煮料之後還有個糖化,這部分雖然不用專業設備,但是要添加糖化酶,糖化的過程本身就會有一定酒精產生,大約能有個5—10度,過後再添加配製酒曲——這個就是中國白酒的特色了,單一酒曲燒出來的是伏特加,純味的酒精兌水。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