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無法取得石球的碎塊,機甲戰士隻好依次撤退進入了空間蟲洞,隻留下了十幾架飛行器盤旋在空中,監視著蟲洞周圍的一切。

人類的聯合議會已經收到抓捕小隊傳回去的資料,知道了石球的一些習性以及石球會相互融合。

在聯合議會的緊急會議上,陳新宇對這種新的生命形式十分感興趣,這也是人類文明發現的第四種生命形式,前三種分別是碳基生命體,矽基生命體,硫化生命體。

短短的半個小時以後,聯合議會就做出決定,派遣五千萬的智能機器人前往水蛭星抓捕石球。

很快,水蛭號的附近開啟了一個個的量子傳送通道,鋪天蓋地的智能機器人乘坐戰艦到達了這裏,圍繞著通向水蛭星的空間蟲洞建立了一個龐大的軍事基地。

同時,聯合議會也派出了比爾作為這次抓捕行動的指揮官。

經過簡單的調整以後,機器人軍隊開始進入空間蟲洞。

機器人軍隊的主力兵種是六足機器人,它既可以低空作戰,又可以在陸地作戰,是最適合對付石球的兵種。

由於空間蟲洞的麵積太小,一次隻能容納四個六足機器人同時進入。

好在這是智能機器人,它們用極快的速度排著隊並排飛進蟲洞,每秒鍾可以進去五十台。

就是這樣的速度,五千萬的智能機器人,全部通過空間蟲洞需要花費的時間至少要三天。

水蛭星上,空間蟲洞如同噴發的火山一樣,不停的往外噴吐著智能機器人。

它們出來以後,迅速的往遠處飛去,給後麵的軍隊留出空間。

地底下的石球看見從蟲洞出來的智能機器人,也發動了攻擊。

不過,六足機器人能飛會蹦,石球對它們造成的傷害不大,相對於機器人大軍的數量來說就是九牛一毛。

隨著智能機器人的數量越來越多,蠢蠢欲動的石球也停止了攻擊,往更深處的地下轉移。

而向著空間蟲洞方向移動的石球也在三百多公裏的地方停了下來,好似在等待著什麽命令一樣。

到了第三天,五千萬的智能機器人軍隊才全部通過空間蟲洞。

整個水蛭星的天空都被智能機器人所占據,安裝了高精度的掃描設備,它的掃描深度可以穿透整個水蛭星的地層,所有的石球位置都被發現了。

在地層的深處發現了更多更大的石球,石球總數量達到了五千五百萬左右,石球存在的深度也從之前估計的350米左右到達了800米左右。

比爾讓智能機器人運送了許多大型挖掘機械過來,分布在水蛭星的各個位置。

隨後根據石球的分布圖,開始挖掘一條三百米寬一公裏深,綿延一百多公裏的深溝,並在裏麵放置上多層的彈力網,就是模仿地球上捕魚用的地籠陣挖掘的。

在布置完畢以後,挖掘機在智能機器人的保護下,在石球群的邊緣開始挖掘,石球群就像是受驚的野獸,向著相反的方向開始逃竄。

它們不斷的攻擊著挖掘機,不過都沒有能造成多大的效果。

慢慢的,石球群就被驅趕著,向比爾布置的地籠陣逃了過去。

等大部分的石球進入了地籠陣張開的喇叭口,比爾命令所有的挖掘機一擁而上,在喇叭口的外圍全力挖掘,加速驅趕石球。

石球群受驚,繼續向著地籠陣的深處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