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宇的戰艦從亞空間跳躍出來以後,安琪兒迅速的查詢了所在的位置,他們剛剛脫離英仙座旋臂的範圍,距離外旋臂還是非常的遙遠。

在距離探索戰艦大約0.8光年的地方,有一個黑洞,黑洞的四周沒有任何的光線,有四顆行星正在圍繞著黑洞旋轉。

不過行星已經破碎不堪了,時不時的還有行星的碎塊分離出來,直接向著黑洞飛去。

在周圍一光年內的物體都收到了黑洞引力的影響,造成了空間的不穩定,這也是陳新宇的戰艦被迫離開亞空間的原因。

好在,探索戰艦距離黑洞中心有0.8光年的距離,戰艦的引擎推力足以對抗黑洞的引力。

陳新宇讓安琪兒放出了兩架小型飛行器,直直的朝著黑洞中心飛去。

一方麵是測試黑洞的引力大小,順便接近觀測黑洞附近的空間變化數據。

經過一個多月的飛行,隨著飛行器的慢慢接近,黑洞的引力也在逐漸的增加,到距離黑洞一千萬公裏的地方,飛行器的引擎推力對抗黑洞的引力已經比較吃力了。

陳新宇讓一架飛行器停在原地采集數據,另外一架飛行器則繼續向著黑洞中心前進。

繼續前進的飛行器引擎的推進方向是朝著黑洞外,不過是減小了引擎的推力,讓黑洞的引力拖拽著飛行器向著黑洞中心飛去。

飛行器又前進了三天左右,飛行器在黑洞引力和飛行器引擎的相互作用下,整個飛行器都在吱吱嘎嘎作響了。

又堅持了一天,飛行器引擎冒出了火花,飛行器徹底解體,變成了一塊塊的金屬碎片向著黑洞中心加速飛去。

飛行器爆炸產生的火光在傳送到探索戰艦的時候,也慢了不少時間,應該是光受到黑洞的引力吸引導致的。

這裏距離黑洞至少還有500萬公裏的距離,從飛行器最後發回的數據看,這裏的空間非常不穩定,而且時間也和陳新宇的探索戰艦有很大的區別。

這個差別比率接近了1比1.5,陳新宇的戰艦在黑洞邊緣已經過去了9天,在飛行器從開始向黑洞飛行,到最終消失隻有6天。

這也印證了空間確實會影響時間,而且越是靠近黑洞,時間越慢。

接下去,陳新宇的探索戰艦登陸了圍繞黑洞旋轉最外圍的一顆行星。

行星上麵到處都是一條條寬大的熔岩裂縫,地震不斷,火山爆發到處都是,一副末日景象。

采集完數據以後,陳新宇的戰艦很快就離開了。

剩餘的三顆行星,陳新宇沒有一一去登陸。

在離開了黑洞引力範圍後,探索戰艦開始用正常的航行速度向著外旋臂方向繼續飛行。

在飛行了一天以後,戰艦的智腦掃描到已經進入穩定的空間了。

於是,陳新宇在星空中放置了一個量子傳送裝置,通知了聯合議會,讓他們安排地球的科學家來研究這個黑洞。

他的戰艦則是進入到了亞空間中,繼續著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