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7年8月19日,科學院傳來一個好消息,一種以核聚變作為動力源的新型武器開發了出來,發射出來的熱能光束能輕易的打碎一顆三四百公裏直徑的隕石。

    而且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再升級,隻要能源足夠,理論上可以擊碎一顆行星。

    如果遠征艦隊當時有這種武器,就不用靠戰艦去硬頂隕石群了。

    陳新宇知道了大喜,獎勵了研發人員,這種炮被命名為殲星炮,同時下令星宇集團大力製造這種炮,盡快給所有艦隊換上新裝備。

    另外,準備在整個太陽係內布置這種殲星炮,以行星,小行星作為炮台,一年內形成遍布整個星係的防禦網絡。

    。。。

    科學院引擎研究小組,提高飛船的飛行速度一直困擾著他們。

    如果按照目前人類飛船8000公裏每秒的速度,雖然在太陽係內已經可以隨意的活動了。但是想要用這個速度去探索宇宙是根本不現實的,光是去最近的比鄰星係就要150多年,如果不是人類的基因方麵的突破,這150年就至少需要兩到三代人的生命。

    曲率發動機,理論上先在兩個點之間建立聯係,然後把兩個點重合,通過折疊空間來快速到達目的地。

    科學院按照這個理論,結合從蘭迪那裏得到的資料,製造出了第一台曲率發動機。先在一個點留下一對量子中的一個作為坐標,然後在另外一點激發另外一個量子,從而讓兩個點發生共振。再通過曲率發動機扭曲空間,讓兩點之間形成一個通道讓飛船穿過。

    10月30日,一艘裝備了曲率發動機的小型飛船來到了月球上空。

    “關閉核聚變發動機,啟動曲率發動機,坐標金星上空,出發!”科學院的院士們在地球的控製中心,通過飛船上的機器人操縱著飛船,陳新宇也在控製中心現場觀看這次試驗。

    “嗡,嗡,嗡,”飛船上的曲率發動機開始了運轉,飛船向著金星的方向開始了前進,前麵的空間像是湖麵一般泛起了漣漪。

    突然,飛船的艦首部分開始消失不見,然後艦身也一節節的消失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