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父皇明鑒,秦王自監國以來,十一年間,武蕩匈奴文修國政,時至今日,我大秦疆域已是千萬裏。”

“目光所至,北抵寒荒,南達浩瀚,東往海盡,西至服邊,皆是秦王受父皇所詔開拓,如此功績,兒臣不及萬分。”

“還請父皇聖裁,秦王才是能繼承父皇之君。”

“為使國正,兒臣請願離國就藩。”

扶蘇要走的比諸皇兄弟更徹底,諸皇兄弟就藩好歹還在大秦帝國之內,扶蘇直接就請離國。

不過這看似太過的請求其實也是嬴政父子早已經商量好的安排,隻是眾臣之中少有知道。

嬴宏再推諉,扶蘇再謙讓,但總該有個頭,這已經是嬴宏第三次辭讓了,從流程來說,嬴宏已經滿足接受傳位的條件了。

所以等戲演的差不多了,嬴政最後敲定“朕意已決,傳位事涉國家傳承,豈是自由兒戲。”

“秦王,朕是要將祖宗基業,大秦帝國的江山社稷與天下萬民交托於你,非是因朕對你寵愛,實是天地祖宗保佑你仁智勇武,你該擔起這天下。”

“推讓謙卑的話不要再說了,天地人皆和,你該平身,近朕前來,繼位大秦帝國二世皇帝。”

這是帝製時代,所以即使嬴政已經通曉後世,知道並認同嬴宏常說的“嬴氏的責任”,但在此等非常時刻,仍需要以天地祖宗江山社稷為寄托,灌以嬴宏二世皇帝的正統。

嬴宏再三拜九叩,施全大禮,然後起身,行帝階來到嬴政身旁,又俯身下拜“父皇。”

“擬詔。”嬴政要口述傳位詔書。

“朕承天地人祖,治天下四十二載,華夏始歸一統。堪朕尚未精修,抱以有恙,舊六國孽障伺機毀國。賴子秦王宏監國守成,致國安寧。

國家有運,朕負功責。然年知天命,朕有感命運。再顧後者,又瞻天文,察民心,覺始皇時代將善,該有傳承。

運轉至後,唯顧子秦王宏。是朕既樹開創之業,今王又明德光耀應期。曆數昭昭明明,信亦可知。

夫大道,在天地人與社稷,子有賢能,無憂朕心,今順諸方,傳位於秦王,是為二世皇帝。”

再印玉璽,嬴政便正式將大秦帝國交托給嬴宏了。

眾臣山呼“大秦萬年!陛下萬年!大秦萬年!陛下萬年!……”

嬴宏這才起身,再稱“父皇”,然後接過詔書,接過玉璽,接過鹿盧劍,……,接過大秦帝國。

“陛下,陛下!陛下。”

……

嬴政和嬴宏和扶蘇合作順利,眾臣也配合,安穩的將這套傳位流程走完。

嬴宏接受完眾臣的朝賀,卻不坐龍椅,而是又退下,再以人臣姿態麵向龍椅上的嬴政。

“天地人祖有顯,示以兒臣承父皇鴻運為君,兒臣不敢不受,然國有製,家有禮,兒臣不敢逞父皇至尊,既兒臣為帝,是請尊奉父皇太上皇帝,以示家國正體,並使兒臣成全尊禮人孝。”

雖然還沒祭獻天地敬告祖廟,在法統上還不算是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