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大宛公主少得嬴宏恩寵,但大宛小公主確實常伴嬴宏左右,深得嬴宏疼愛,愛屋及烏,嬴宏自然樂得大宛國王說一些笑話。

“哈哈哈哈,但有秦王殿下在,不用大宛國,西域亦足定矣。”大宛國王也是海量,又怎會輕易喝醉。

是因為大宛國王從大秦帝國上看到了大宛國的些許影子,或許沒有嬴宏,或許再有百餘年,大宛國勵精圖治,也能如大秦帝國一樣崛起。

隻是沒有或許,大宛國終會融屬大秦帝國,大宛國王剛才的狂言也隻能算是自己雄心壯誌的最後一次呐喊。

看到真實的事實後,眼界高一些的大宛國王清楚的知道自己和自己的國家該順服大秦帝國了“殿下,大宛國若為大秦帝國藩國,後世將會如何?”

另七十二外族國王沒想到大宛國王轉變的會這麽快,這才二十多天呀,怎麽就能決定自己的國家為大秦帝國的藩國了呢?

嬴宏倒是不意外,在座的大秦帝國的文武官員也不意外,天下大勢,浩浩湯湯,以大宛國王的眼界,應該能看到逆之者亡的後果。

“太遙遠的事情孤也看不見,隻說百五十年內,大宛國依然會存在,並會與大秦帝國共棲共存。”

“嶽丈之後子孫為大宛國王者需向大秦皇帝請求繼位,再由大秦皇帝委任,大宛國廷會也有大秦帝國委派官員充實,再有諸多細節,要等年終會議商議。”

“如此,小王的子孫倒是不能自由了。”大宛國王一邊感歎一邊舉杯回敬嬴宏“好吧,小王決定了,大宛國願為大秦帝國藩國,以求大宛國能與大秦帝國共棲共存。”

嬴宏接受敬酒,但也還要再提醒大宛國王“嶽丈不用再考慮了?嶽丈雖是大宛國國王,但這其中牽扯甚多,如果沒有妥善處置,嶽丈回國後會很麻煩的。”

“正是如此,小王便要再請殿下一件事。”大宛國王可不會蠢到坐等被殺,得了嬴宏“嶽丈請講”,大宛國王再言“大宛國國情殿下或許也有了解,於國內,有幾大老貴族,國政也要由小王與幾大貴族商議,小王身旁的這幾位國相國卿便是其中幾個貴族中人。”

“又因為近幾年東西往來貿易繁榮,大宛國東靠霍爾果斯口岸,自然是得利頗多,但也有負麵,商貿之財驟起,大宛國中新盛許多財主地主。”

“大宛國沒來得及改變,使得國內多生矛盾,小王尤其憂困增兵負擔,還請殿下能給小王出個主意。”

“此事可緩做,孤可助嶽丈,嶽丈可放心。”從嬴宏的角度來看大宛國王和其身邊人的立場,這些國相國卿以及其身後的貴族並不會是大宛國王的鐵杆,在一定的利益矛盾衝突下,這些貴族也很有可能會和大宛國王對抗。

大宛國王也深知這一點,所以得了嬴宏可相助的承諾後大宛國王也不再著急追問辦法了。

實際上大宛國王的請求並不隻是簡單的需要改革的國家和國內新興勢力的矛盾衝突,還有在這兩方左右搖擺不定的貴族,既中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