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安條克三世也是個好買賣人,劫掠所得財物,安條克三世皆用於充盈自己所需,並與大秦帝國商隊做商貿交易,而人口奴隸,除了安條克三世需要想要的,基本都賣到了新疆省和印度三省。

扶蘇雖然有在控製人口,但經不住七十二外族國以自己所轄人口暴增為樂呀。

在印度半島的三十六外族國有情可原,畢竟人家原本就是新建國家,又沒多少人,基礎人口也隻是當初跟著嬴宏打孔雀王國的時候帶來的千八百士兵,而且新建的國家又是夾在大秦帝國所轄印度北部和孔雀王國中間,再不多增人口,人家怎麽活呀。

至於在新疆省的三十六外族國,人家原本想的還是比較簡單的。

“誒呀,得利於大秦帝國的商貿活動,自己也算是富起來了,既然有錢了,那就得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再多納娶幾個漂亮老婆,還要有更多的仆人女仆伺候我,歌姬舞女也是,以前那一批都看膩了,得嚐嚐新的。”

上麵的國王是這麽想的,下麵的貴族官吏自然也跟著這麽想了。

如此,新疆省和印度三省便迎來了第一波人口突然增長,也因為人口奴隸買賣,新疆省和印度三省也新生了許多財主。

如果隻是單純有錢的財主倒也還好,但隨著財主的出現,新疆省的諸外族國內的貴族官吏都逐漸感到了壓力。

財主,不僅有錢,還有勢力,還有政治地位訴求,諸外族國的階級固化要比大秦帝國嚴重的多。

比如原本人口隻有萬餘的鄯善國、山國、危須國等,甚至人口原本隻有幾千的且末國、渠勒國、蒲犁國等,其國原本的統治體係就是以地主、奴隸主、部落首領形成的貴族共治。

這種貴族共治的統治體係在一定時期內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其實隻要其國能穩定發展,即使有一天貴族共治的統治體係會倒台,新舊統治體係的交替也不會對其國產生太大的動蕩,無非就是因戰爭死一些人。

但突然新生的、原本不應該在這個時間段出現的財主勢力過早的打破了這種貴族共治的統治平衡。

一方麵,財主沒有地主、奴隸主、部落首領那般深厚的根基,財主的家族規模和其擁有的基礎人口以及所能承載人口的土地都是無法與地主、奴隸主、部落首領相比的,甚至有些財主連土地也沒有。

但另一方麵,財主卻擁有地主、奴隸主、部落首領所沒有或者缺少的重要資源,既財物和經濟來源。

由於大秦帝國和塞琉古國的雙向商貿活動,使得原本屬於貴族單向統治奴隸的諸外族國必須被迫接受在貴族階級和奴隸階級中間突然新生的以財主為代表的平民階級。

說是平民,其實不準確,土豪這個代稱其實才更貼近這些財主,但於上,財主與貴族相比缺少了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於下,財主又比奴隸多了私有財產,而且財主的私有財產甚至比貴族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