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常任委員屬國家軍事委員會成員,但不是虛職,現任軍事常任委員皆是諸將,軍事委員也都是人民軍各軍軍長,所以軍事常任委員是有資格擔任將帥統領軍隊的。

二是嬴宏對海軍的整頓和建設。

“我準備今年至明年年中前,用一年多的時間首先組建出兩支大秦艦隊,每支艦隊的標準規模是兩艘主力艦,六艘戰列艦,十八艘護衛艦,十五艘運輸船,十八艘彈藥補給船,三艘運煤船,九艘淡水船。”嬴宏又拿出了各種艦船的圖紙和數據給眾人看。

其他人看過圖紙和數據後或許沒什麽,墨木卻是越看越皺眉“公子,這主力艦和戰列艦都是以蒸汽機為動力的大型艦船?”

“對,這種船型名為蓋倫船,其驅動為明輪,這三層甲板的是主力艦,那兩層甲板的是戰列艦,一層甲板的是護衛艦。”嬴宏再說明重點。

“首先是船首,主力艦的船首為四象神獸,戰列艦的船首為十二屬相首,但因為咱們現在還做不出球鼻艏,所以於艏之外要再加上鈍形重角,再一個……”

嬴宏擔心軍工造船廠有理解不足或是紕漏,所以最終還是將諸多艦船的各方麵詳細細節都和墨木說了一遍。

大致就是主力艦、戰列艦、護衛艦三大艦船作為海上作戰單位,在保證戰鬥力的同時也要兼顧防禦,所以船體都要外包鐵皮,等不鏽鋼研製並量產後再將鐵皮全部換成不鏽鋼。

而三大艦船由於作戰功能不同,船隻架構也不同,主力艦作為海上作戰的主要火力,艦船要有三層甲板,每層甲板左右各十五個炮口,共九十個炮口。

戰列艦為兩層甲板,每層亦是左右各十五個炮口,共六十個炮口,護衛艦的海上戰鬥則是接敵近戰,所以是單層甲板。

但盡管作戰功能不同,三大艦船的體積卻隻是由於甲板多少所致的整體船體高低不同,船身結構都是大致相同的。

運輸船和補給船則是船體體積相同,船身結構不同,如此是為了更好區分功能。

嬴宏講解的太過詳盡,以至於墨木都提不出技術上的問題了,至於資用方麵的問題,朝鮮省和東三省內都是幾百年上千年的巨鬆巨樺,砍就是了。

如此,墨木算是沒有問題了,列明卻有問題“公子,在我看來明輪船有一大缺陷,既轉向困難,海上作戰,敵我兩船相接,若我船不能及時調轉方向,將會導致我船降低甚至喪失戰鬥力,勝敗亦將失衡。”

列明說的確實不錯,不過出發點錯了。

嬴宏又怎麽會不知道這些“明輪船確實轉向困難,但你忽略了一個問題,既大秦海軍的敵人是誰,其海軍戰鬥力又是怎麽樣的,列明,你覺得咱們的主力艦載重有多少噸?”

“兩百噸上下。”列明在東南亞地方政府時雖是副將,統領海軍卻也是經驗十足,就算是圖紙和數據,列明隻看一遍就能知道其艦船的大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