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兒,權力鬥爭不是買賣交易,不是算盤上的敲打算計,更不是妥協就能了事的,我能保你一時,但也保不了你一世,你之後要去南秦國,我也不能時時刻刻陪在你的身邊。”

“遠方若有瘋心糊塗者,敢以身家宗族性命與你同歸於盡,我也保不了你。”人死如燈滅,如果嬴壬真的因為權勢不足或者因為做錯了事而身亡,嬴宏也複活不了嬴壬。

“侄兒時時刻刻手握禁軍行嗎?”終歸還是孩子,嬴壬又想到了簡單的以暴製暴。

“不行,遠的不說隻說近的,你父王執政鹹陽時不也發生了鹹陽遇刺的事嗎?我年少時手握精兵,至櫟陽也曾遇刺,你的皇爺爺威勢齊天,也曾多次遇刺,可見隻是單純的手握禁軍並不能保君王無恙。”

其實除了嬴宏說的這三個例子,再往上數幾代秦王,亦皆每有遇刺,嬴宏隻舉這三個例子是因為嬴壬理解起來簡單。

“你皇爺爺每遇刺皆是因為你皇爺爺的敵人,六國或舊六國之人妄行以弑君苟延殘喘其國祚或者複辟。我在櫟陽遇刺是因為我的敵人,世家貴族之人不堪自己的權位利益受損,妄圖弑我而終結改革。”

“鹹陽遇刺倒不是因為你父王與世家貴族文武百官矛盾激化,但鹹陽遇刺之中深有世家貴族文武百官參與,甚至參與者有你父王寵愛的嬪妾。”

嬴宏把鹹陽遇刺的事說到這種程度其實也是在點胡亥,實際上鹹陽遇刺的事到現在都還沒有了結,參與刺殺的胡亥的嬪妾到現在還安然的活在鹹陽宮後宮之中,嬴宏對此很不滿意。

而胡亥此時卻因為聽對話聽懵了,沒有及時反應嬴宏的提示。

不是說囑咐嬴壬學習的事嗎?怎麽說的都是權力鬥爭的事?

沒反應就沒反應吧,嬴宏的不滿也有自己的辦法處理“壬兒,我問你,你父王的嬪妾參與刺殺你的父王對她們有什麽好處?既無好處,她們又為何參與刺殺?”

“侄兒不知。”嬴壬照理等著嬴宏的解答。

但嬴宏對此沒有解答“我也不知,我隻是告訴你,人不隻是理性的,人也會因為自己的糊塗做出在清醒的旁觀者看來是錯誤的事,所以你想隻以軍士自保的想法是不切實際的。”

“侄兒受教。”嬴壬這才明白,原來人不隻有清醒的,還有糊塗的。

“還是說回你的母親,你先要記住,你的母親深愛著你們兄妹,是不會害你們的。”嬴宏知道李靈兒是個聰明人,是不會幹出為謀私利殺子和勾結外戚傾覆兒子國家的事的。

“但你若過度依靠你的母親,南秦國的權力平衡亦會嚴重傾向以你的舅舅為代表的外戚,如此,雖然可能你我和你母親在世時不會出現太大問題,但你會給你的後代繼承者留下嚴重的隱患。”

“設想一下,你的後代該如何處理手握先皇所賜權力的名為親戚外戚的大臣?剝奪其權力否?若不剝奪其權力,其手握的權力是先皇授予的,如此名義,君王如何自處?但若輕易剝奪其權力,君王必定會因為落得違背先皇的罵名而權勢進一步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