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為了統治穩定,王就要和貴族以及地主簽訂合同,哪些事是王能管的,哪些事是王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又哪些事是王不能管的,正所謂禮不下庶民刑不上大夫,這就是周禮製的根本。”

“而在合同以內者,隻要不觸及上位者的利益,便可以隨意驅使合同以內的下位者以及隨意剝削合同以外的民。”

“因為禮製規定民沒有任何權力,連反抗剝削的權力也沒有,因為一旦反抗就是不合禮,不合禮就會被殺,像孔子誅殺少正卯,說明禮是能殺人的。”

“在一定時期裏,周禮製是可行的,像周王朝的前兩百多年便是如此,因為那時周王室勢強,而像以諸侯、卿大夫、士為主的各貴族階級還很勢弱。”

“像當時周成王繼位年幼,周公旦便攝王政,管、蔡即聯合武庚叛亂,且不論三監之亂到底是因為管蔡以不合禮製的名義引起的還是武庚想搞商王朝複辟。”

“歸根結底都是地方諸侯貴族反抗周王室天子的一場鬥爭,本質上是違背周禮製的,而其結果自然是勢強的周王室勝利,但這不是因為周禮製有多正確完美,是因為周王室勢強。”

“而兩百多年後,周王室開始勢弱,也不隻是因為周天子做了不合禮製的事,更是因為諸侯貴族階級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階級勢力超過了周王室。”

“所以就先後有了像鄭莊公、晉文公、齊桓公這樣的一方霸主,其者無非皆是從名勢、武勢、財勢上超過了周王室。”

“而他們在名義上還都是諸侯,是周禮製規定的周天子治下的臣,但其作為卻都僭越了周禮製。”

“可周王室又已經無法繼續維護周禮製,所以就開始了孔丘所說的禮崩樂壞,這也證明了周禮製開始落後了。”

“不過從落後到被淘汰也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也是事物的發展規律。”

“周禮製落後之初,受周禮製益者眾多,也就又達成了霸主可以僭越哪些禮製,不可以僭越哪些禮製的新的不成文的合同。”

“但這份合同仍是不包括民在內的,說白了還是有權階級之間的合同。”

“但等再過了不到三百年,又出現新情況了,既卿大夫階級發展成勢了,像六卿分晉、田氏代齊,這又是下位者鬥爭上位者成功的案例。”

“這也是違反周禮製的,卻為什麽能成功?是因為經過了近五百年的發展,此時的華夏已經不是彼時的華夏了,是因為民生人口的發展推動了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生產力和經濟的發展又推動了統治階級當權者的政治形態和武備的發展與進步。”

“而舊的落後的周禮製是不能容納新的因發展推動而出現的改變的,所以至此華夏就因為舊的統治模式與新的統治需求產生的矛盾戰亂了幾百年。”

“最終的結果又是如何?是孤的父皇以新的統治模式滿足了兩百多年前就出現了的已經開始落後了的統治需求,如此,秦便滅了六國,亦統一了華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