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已至此,趙佗軍的士兵想要活命,所以紛紛丟掉武器,徑直走向兩軍。

“站住!列陣防守!違令者斬!”趙佗的喊話對士兵已經沒有什麽用了“督戰隊!執行軍令!”

督戰隊果然有用,隨著督戰隊貫徹趙佗的軍令,趙佗軍又重新拿起了武器,且將刀口對準了趙佗及其督戰隊。

我們是秦軍,對麵軍隊喊的也是秦語,而且都到這一步了,為什麽還要我們送死?你是將領自然能活,我們呢?我們就該死嗎?

陳勝喊出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作用了,趙佗軍抱著既要同生就該共死的念頭兵變了。

普通士兵和督戰隊縱然有差距,但經不住普通士兵人多呀,不僅如此,列明軍和童十三軍也衝上來幫助趙佗軍兵變了。

直至天明,趙佗的督戰隊已經死光了,而趙佗也從被招降變成了被俘。

成了俘虜的趙佗被押至列明的大帳,卻立而不跪“你們既是秦軍,為何要與我兵戎相見?”

“你與任囂趁中原混戰之時挾眾謀逆,欲圖獨立,我說的有錯嗎?”商人列明變成了將領列明,容不得趙佗再有狡辯。

列明和童十三整軍休息了一天,並和歸降的趙佗軍士兵講清楚,自己是來平定任囂趙佗叛亂的,與他們這些士兵無關,他們願意留下的留下,願意回中原的明年可以讓他們回中原。

士兵們大多數還是願意留下,因為他們在這裏已經十來年了,中原還有沒有家已經不知道了,而他們在這裏既有老婆孩子又有房子和地,隻要能給他們活路,他們也不願意再叛亂。

列明也和士兵們做了保證,待平定完叛亂他們就可以回家,願意參軍的也可以繼續參軍。

休整一天後,列明把趙佗軍的士兵們先編入自己和童十三的軍隊,再押著趙佗往桂林郡趕,那裏還有正在收複桂林郡的韓信,而這些士兵和趙佗也正好能夠派上用場。

韓信領兵由西向東趕殺,列明和童十三領兵由東向西招撫,兩軍最終在布山縣會合,並將任囂逼迫至布山縣城內包圍了起來。

韓信隨即就要攻城,卻被列明攔了下來“韓將軍,咱們的兵力隻有這麽多,且城中士兵也是秦軍,如能招降還是不要攻城的好。”

“若是不給他們些威懾,他們又怎會投降。”韓信還是覺得殺伐來得幹脆。

“我這一路皆是招撫,無有不順從者,城內也是秦人,隻要與他們說明其中道理,他們是會棄叛逆任囂而投我們的。”列明打了這一路,也打明白了,嶺南叛亂的主要原因還是任囂和趙佗,普通士兵無意反抗大秦,隻要解決了任囂趙佗及其手下死硬頑抗者叛亂就能平定了。

列明有意圍而不攻,如此也能保存和恢複戰力。

但韓信的功勞是要建立在人頭上的,不進攻不殺人哪來的軍功?

列明勸阻無果,隻能與韓信一起繼續攻城。

不過韓信命裏該著無此功勞,布山縣攻城剛攻到一半城裏的士兵就開城投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