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弟焚百家之言不虛啊。”胡亥著實欽佩趙宏的遠見“卿家是朕的肱骨,若無卿家,朕恐怕還在疑惑。”

“陛下,萬不可有此言呀。”趙高好像很害怕似的。

“為何?”胡亥感覺自己沒說錯話呀。

趙高見時機已到,是該離間胡亥和群臣的時候了“如今陛下尚且年少,又是新君繼位,而群臣皆是老謀深算之人,若陛下不經意間在群臣麵前暴露了短處,豈不是將把柄交於他人?”

“誒呀,朕疏忽了!”胡亥不得不承認自己沒趙高心眼子多“卿家呀,朕當如何呀?”

“老奴鬥膽進言,天子之所以尊貴,就在於要隨時保持自己的威儀,使人隻聞其聲,不見其形。故陛下不如居內朝處理政事,由老奴等人一旁輔佐。這樣,人人都會稱頌皇上的聖明。”趙高表現的很是忠心。

胡亥想了一下,趙高是自己的老師,又是個閹人,即使自己把一部分權力交給他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卿家所言極是,朕尚且年少,處事不深,若無卿家輔佐,朕恐危矣。”

“老奴感念陛下的恩寵,怎敢不盡心服侍陛下。”用表忠心換權力,這買賣可太劃算了。

“卿家服侍先皇幾十年,又是朕的老師,曆事頗豐忠心可見。如今朕且年少,卿家可為中丞相,以行輔佐。”胡亥想的倒也簡單,趙高對自己是忠心的,而李斯既是忠心又有私心,所以用趙高製衡李斯正合適。

“老奴謝陛下恩典。”趙高跪拜謝恩。

至此,朝堂上格局已變,胡亥從此就不再上朝了,而趙高雖然沒有參政議政的權力,卻有其他大臣所沒有的麵聖權力。

而李斯倒也能見到胡亥,可胡亥也越來越不喜歡李斯了。

自從深居內朝,胡亥就覺得政事容易處理多了,趙高還真是個好幫手,知道哪些大事要交給自己哪些小事要反退給群臣。

李斯對此甚是擔憂,並曾多次麵勸胡亥“陛下,君王之權責當於天下,怎可將責任交付與他人啊?”

“李相,朕記得韓非子說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禦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脫毛,最後客死異鄉。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麽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縱使時間短暫,胡亥也已經在溫柔鄉沉淪了“朕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卿家可有什麽良策?”

李斯聽此謬論惶恐不已“陛下,如今天災未停,國家亦是二主,您怎麽能有如此想法,臣鬥膽進言,治國之道……”

“胡說!朕才是大秦的皇帝!”胡亥一聽國家二主就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