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製作罐筒的質地材料和罐法的發展過程,罐筒工具有如下幾種:

    1.獸角罐

    以牲畜的角製作罐筒,多選用牛、羊角製成,頂端磨成小孔,供排氣用,底部角口處打磨光滑,不傷皮膚)。獸角罐是原始的罐療工具,現在僅在偏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時有應用。應用方法:將獸角罐的罐口緊按在應拔部位上,用嘴吸吮其頂端的開口以形成負壓,然後用半融的蠟或濕麵團封閉。

    陶瓷罐

    2.金屬罐用銅或鐵皮製成,形狀如竹罐,口徑大小不一。優點是牢固耐用、不易破碎,缺點是價格較貴、傳熱太快、易燙傷皮膚,目前已很少使用。

    3.陶瓷罐

    為陶罐和瓷罐的統稱,一般未嚴格區分。以陶土為原材料,罐的兩端較小,口圓肚大,形如腰鼓,罐的口徑大小不一,一般分為大、中、小三種型號,罐愈大,吸拔力愈大,表麵塗上黑釉或黃釉等,再經燒製而成陶瓷火罐。優點是價格便宜實惠,吸拔力大,缺點是較笨重,落地易碎。用火力排氣。此法於北方農村應用較多,其他地區則較少應用。

    4.竹筒罐

    製作竹罐,選材很重要,一般以淡黃、微綠、質地堅硬的竹竿為佳。竹罐應用廣泛,火罐、水罐、藥罐均可以用竹筒罐施術,特別是水、藥煮罐及水、藥蒸汽罐,非竹罐莫屬,尚無更好的代用品,隻是在選材、製作上略有不同。

    (1)竹製火罐 選取堅硬成熟的老竹子,口徑(直徑)在2~8厘米,按竹節鋸斷,一端留節做底,一端去節做口,長6~10厘米,做成口小肚圓的腰鼓形狀,用玻璃片或刀具刮掉竹筒外皮及內膜,將周壁刮成0.3厘米左右,並把罐口磨平、打光。可製成大小不等的竹罐備用,大口徑用於腰背部及臀部,小口徑用於四肢關節部位,用火力排氣。優點是輕巧價廉、不易跌碎、取材容易、製作簡便、重量輕、吸得穩,缺點是易爆裂漏氣。使用前,應用溫水浸泡幾分鍾,使竹罐質地緊密、韌性增加,可以防止罐子漏氣。

    (2)竹製煮罐 煮罐是用水、藥液煮罐排氣,或用水、藥蒸汽排氣,因此選材十分講究。顏色深綠過於幼嫩的竹筒,因其纖維組織疏鬆,含水分較多,既不耐用,煮沸後管壁又非常熱,容易燙傷皮膚;而枯黃年久的竹筒,因其管壁太脆,易裂縫而不耐用,故都不能選用。煮罐以選用竹身正圓、色淡黃微綠、質地堅實者為佳。製作方法、規格與竹製火罐同,而煮罐的製作較火罐還要講究,需見光、磨口、煮管、取膜幾道程序,現略加以說明如下:

    見光為以皮件或光滑的圓鐵棍加壓於管壁,使其光滑。磨口為將無節端的管口磨光或燙光,在爐子上放一光滑的鐵板,燒熱後,將竹罐口蘸少許油類物質,放於鐵板上熨燙,1~2分鍾即可將管口燙光。煮管是將竹筒罐放於水中煮數10次,以竹管在水麵漂浮不沉為度。取膜即是竹筒煮沸數10次後,管腔內膜即自然分離,以鑷子將管內的軟膜取出。經過這樣處理的竹罐,不易爆裂,經久耐用。

    此外,應注意竹罐的保存,不宜經常泡在水中,也不宜放在爐旁或室外,以免風吹烤曬後使罐筒有裂縫而報廢。

    民間應用、製作竹罐往往各取所需,大小、規格無嚴格的規定,也常根據自己的習慣、經驗而製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