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法的種類很多,高血壓患者可選用艾炷灸、艾卷灸、溫灸等。現簡要介紹各種灸法如下:

    1.艾炷灸

    因施灸時燃燒艾炷,所以稱“艾炷灸”。艾炷就是用艾絨製成的底大頂尖的圓錐形小體,目前藥店有售,分大、中、小不同的型號。施灸時,燃燒一炷稱為1壯。用炷的大小、壯數的多少,要根據病情和施灸部位的不同而定。一般來說,體質虛寒者可多灸,體壯者宜少灸;肌肉豐厚之處可用大炷,薄瘦之處宜用小炷。

    根據施灸時艾炷是否接觸皮膚,艾炷灸又分為直接灸和間接灸兩類。

    直接灸,又稱著膚灸,是把艾炷直接放在皮膚上施行的。為防艾炷傾倒,可事先在皮膚上塗點蒜汁、粥湯、清水、凡士林等物,以粘附艾炷。因直接燒灼的程度不同,又有瘢痕灸、無瘢灸之分。

    ①瘢痕灸:又稱化膿灸。先將少量大蒜汁塗於施灸部位,然後放置艾炷,點燃施灸。每壯艾炷必須燃盡,去除灰燼後,才可繼續加炷再灸。一般灸5~10壯,以穴上見到小泡為度。然後貼清水膏等保護傷麵,並促其化膿。一般情況下,灸後一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膿;5~6周左右,結痂脫落,留下瘢痕。此法雖作用最強,對防治高血壓、腦卒中有很好作用,但因其燒灼較重,灸後局部化膿結瘢,患者有一定的痛苦,且操作要求嚴格,特別是患者個人難以施行,故應用範圍受限。

    ②無瘢灸:先將少量凡士林塗於施灸部位,然後放置中或小艾炷,點燃施灸,不等艾炷燃盡,病人稍覺皮膚熱燙時,即去掉,另換l壯。一般灸3~5壯,以局部皮膚充血而出現紅暈為度。因本法燒灼較輕,灸後不化膿,也不留瘢痕,故較易被患者接受。

    間接灸,又稱隔物灸,施灸時艾炷不直接接觸皮膚,而是用藥物等將艾炷與皮膚隔開。此法的優點是既可避免灸傷皮膚,還可借助襯隔藥物的作用而增加效果。根據所用襯隔物的不同,間接灸又有隔薑灸、隔蒜灸、隔蔥灸等多種。

    ①隔薑灸:是以薑片作間隔物而施灸的方法。取新鮮生薑一塊,切成約0.3厘米的薄片,用針於中間穿刺數孔,放於施灸部位,上置艾炷,點燃施灸。患者感覺施灸部位熱痛時,可將薑片連同艾炷略微提起,稍停片刻,放下再灸。一般每穴灸2~3壯(換艾炷而不換薑片),以局部皮膚潮紅濕潤為度。

    ②隔蒜灸:是以蒜片或蒜泥作間隔物而施灸的方法。隔蒜片灸,是將新鮮獨頭紫皮大蒜切成0.1~0.3厘米的薄片,用針於中間穿刺數孔,放於施灸部位,上置艾炷,點燃施灸。隔蒜泥灸,是將新鮮大蒜搗為泥狀,塗於施灸部位,上置艾炷,點燃施灸。一般每穴灸2~3壯,以局部皮膚潮紅濕潤為度。

    ③隔蔥灸:是以蔥作間隔物而施灸的方法。將蔥白切0.3厘米的薄片,或搗為泥狀,放於施灸部位,上置艾炷,點燃施灸。以施灸部位感到溫熱舒適而無灼痛為度。一般每穴灸3~5壯。

    2.艾卷灸

    因施灸時燃燒艾卷(艾條),所以稱艾卷灸,又稱艾條灸。艾卷就是用紙包裹艾絨(或加入藥物),卷成圓筒狀(圓條狀)的物體。用時將一端點著,在身體一定部位或穴位熏熨。此法操作簡單,無痛苦及副作用,患者樂於接受,應用最為廣泛。艾卷灸有純艾卷灸、藥物艾卷灸、隔藥艾卷灸和無煙艾卷灸等多種。目前最常用的還是純艾卷灸。下麵重點介紹純艾卷灸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