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引起脈壓差過大的疾病是主動脈瓣關閉不全、主動脈硬化等,可見於風濕性心髒病、梅毒性心髒病、部分先天性心髒病與高血壓心髒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細菌性心內膜炎及重症貧血等。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時,舒張期左心室一方麵接受從左心房流人的血液,另一方麵還要接受由主動脈逆流的血液,故左心室收縮期搏血量較正常為高,這就造成了左心室代償性肥大與收縮後期由於部分血液倒流回左心室,使血管內血壓又急速下降形成舒張壓過低。

脈壓差過小多見於高血壓早期患者。由於患者的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全身體表小血管痙攣,以致收縮壓不高,舒張壓相對增高,脈壓差變小。脈壓差過小還見於周圍血管的彈性與順應性減退。血管彈性減退主要是因血管內膜下有大量脂質與鈣鹽沉著及血管內膜中層平滑肌肌層增生造成的。這些過程除受調節外,還受患者年齡、性別、內分泌、脂質代謝及糖代謝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年齡越大、肥胖、血液黏稠度高或合並糖尿病、高脂血症時,血管彈性明顯減退。此外,脈壓差小也有生理性因素,如體質性血壓降低,多見於營養較差的年輕女性。

有關研究表明,脈壓差大可以列為冠心病獨立危險因素,對預測冠心病有重要意義。無論是年輕人或年長者,脈壓差大於65毫米汞柱的人,與那些脈壓差小於或等於45毫米汞柱的人相比,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要高出3倍。因此認為,脈壓差的增大是全球死亡率、心血管病死亡率特別是冠心病死亡率增長的先兆,也是獨立於其他危險因素及人的血壓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樣理解和重視脈壓差,有助於人們的治療決策。對心血管病高危者(特別是老年人)來說,最常見的脈壓增大是收縮壓過高,而不是舒張壓過低。而單純收縮期血壓過高的患者,病變的早期是以左心室舒張功能受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