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女人算是說出了關鍵性的話,一下引起了眾人的讚同。

    為什麽老百姓解決問題這麽難?其中一個原因就在於見不到真正能拍板的領導,或者能拍板的領導並不重視。就好比之前接待的那位出租車大姐,她的事情是明擺著的,交通局是錯的,隻要有個能拍板的領導出麵糾正就好了。但實際上是什麽呢?現有的程序讓她的問題永遠得不到解決。信訪局接了她的材料後,會按程序轉交通局處理。交通局毫無疑問是會給一個官方套話的回應,不可能去主動承認自己做錯了。

    而信訪程序也不是一直可以濫用的,大姐對交通局的處理有異議,那麽可能交由縣人民政府對該事項進行信訪複查,看上去好像到了縣政府,該有能拍板的人出來了。但實際工作中是怎麽樣的呢?還是縣信訪局在主導,他們出於尊重同僚行政機關的價值判斷,大概率還是提出“未發現問題”的意見。隨後上報分管信訪工作的副縣長,副縣長有沒有拍板權?有,但不多。且如果他不分管交通,那更不好隨意糾正了。所以到這一步,也不過是簽字走流程罷了。就這樣,一份複查之後的意見書送達了當事人手上,並明確:本意見書屬於最終意見,當事人不得再通過信訪程序就同一事項提出申請。

    至此,信訪之路終結,無論你再大的委屈,你再來上訪,也可以不予受理了。

    那為什麽還有這麽多人,明知沒有結果還要上訪呢?

    答案再簡單不過了。誰不是無路可走才來上訪的呢?不來上訪,你又想他們做什麽呢?打掉牙、和著血水往肚裏吞?那隻能說,這不僅是沒有官德,更是連人都不做了。他們就指望著奇跡發生,幫他們做主,可以說,對於很多上訪的老年人來說,他們剩下的時間都是靠這個支撐著活下去啊。

    麵對情緒高漲的群眾,林方政深吸一口氣道:“鄉親們,我非常理解你們的感受。但我如果一個個接待,肯定是不現實的。當然,你們的擔憂我也想到了。剛剛我還在跟信訪局的同誌講,要把兩個製度建立起來。一個是常態化的接訪日活動,今天我來得突然,很多群眾不知道。等將來製度出台,要每個月挑選固定一天作為接訪日活動,到時候,許哲茂書記或者我會輪流來這裏坐班,大家還有機會反饋。二個是,要細化一下信訪辦理規則,今後,凡事上訪群眾有意見的處理反饋,縣政府在複查時,不管審查意見是什麽,最終都要報給我親自審閱!”

    “好!縣長英明!”人群中不知是誰率先發出一聲高呼,隨即便是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這樣的場景與接訪大廳顯得格格不入,倒不是因為這裏沒有發生過喧鬧,而是每次喧鬧的時候,大概率是因為某位上訪群眾又和工作人員爭執起來了。.

    .\/65475154\/110479864.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