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當前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滿足親家的需求,今後還可以作為投資變現。也算是一舉兩得。

    之所以瞞著林方政,主要是照顧林家父子倆的自尊心,父子性格一脈相承,林方政都有些不好接受,林父就更加強硬拒絕了。

    為什麽那麽多基層幹部都願意到省廳機關?甚至有些科級實職領導都不惜舍棄官職到省廳去做大頭兵?因為它的天花板高,天花板高則意味著提拔快。

    李正四人去年底剛調入商務廳時,按照原來級別各自定了四級、三級主任科員。

    入職不到半年,5月,廳黨組立即對他們的職級進行了晉升。

    其中,李正、沙容建、戚鴻光連晉兩級,成為二級主任科員。

    為什麽可以連晉兩級,按照職務職級並行相關辦法規定,在職級套改後沒有晉升過職級的,可以結合其目前職級任職時間折算計算,隻要不跨越檔次,最高可以連續晉升兩次。

    比方說李正,在職級套改前就已經是副主任科員了,套改後定位四級主任科員,此後再也沒有晉升過。那麽從他任副主任科員的時間開始計算,到現在已經快十年了。兩年可以晉升一級,最高不得超過晉升兩級。所以他可以連續晉升為二級主任科員。

    但石憐晴就沒這麽好運氣了,她本身年紀就小,套改前是副主任科員,套改後定為四級主任科員,然後滿足條件晉升了一級,目前是三級主任科員。她的晉升是套改之後發生的,所以她不能適用上述政策。隻能等她三級任滿兩年後再安排晉升了。不過也差不了多少,相對來說,她的年齡優勢擺在那裏,不急這一年半載的了。

    這樣的速度對他們來說,就相當於改變了命運。要知道,在基層縣局,三級主任科員,是大部分副局長的職級。而一級主任科員,是要任正科局長才能享受的。對於大部分局長來說,退休前能混上四級調研員,就是他們的終點了。

    而對於李正他們來說,不出意外,四十歲之前都能到達這個層次,與那些局長相差了二十年。

    對於普通子弟來說,單位的層級,基本上決定了仕途的終點。在部委,退休前上非領導廳級,在省廳,退休前上一調,在市局,退休前上一級主任科員,都不是什麽誇大其詞的事情。

    但省廳有一個明顯的缺陷,那就是對於沒有門路的人來說,通道隻是一根線。一輩子在廳裏沒有出去的大有人在。

    二十年後,幾人的命運也是天差地別。

    沙容建做到了省商務廳商務研究院的院長,算是勉強解決了副廳級。

    楊軍換了幾個處室,最後退休前解決了二巡。

    白雪、石憐晴二人則是停留在處級。

    李正屬於其中的佼佼者,在擔任某市市長後,又回商務廳擔任廳長,踏上了正廳台階。

    這裏麵,固然有幹爹叢治明的大力扶持,讓他在前期階段加速超車,快速升級。更多的也是他本身就比較適合官場,通俗的講,就是有當官的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