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裏不禁又罵了當時的縣委書記和園區書記章海林,要不是他們動作遲緩,沒有把園區建設放在發展的重要位置上,又怎會落後人家這麽多,現在再快馬加鞭,也很難短時間彌補差距。

    與其說當時的領導非但沒有把園區發展放在心上,或者可以說壓根就沒有把嶽山發展放在心上,每天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一門心思全在個人升遷和牟取私利上,這樣的執政心態,表麵影響的是嶽山發展,實質坑害的幾十萬老百姓的未來生活。

    當今時代,一個地區的發展就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終究會時代浪潮所淹沒。

    王譽才頓了頓,說:“但話又說回來,嶽山雖然起步晚,好在整體發展方針路線是非常明晰的,能夠緊扣嶽山地域特色,無論是引進的產業項目,還是本土的工程建設,特色化很鮮明。換句話說,就是同質化很少,避免了內卷化競爭。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非常關注的一點,也是全國很多地方發展建設的痛點。在當下一城一策、一縣一品、特色鮮明、產業突出的戰略思路下,是很契合主題的。就這一點,應該會引起領導的重視。你們這一點做得非常好,也是獨特的優點。”

    不得不說,王譽才長年參與經開區申創建設工作,對這裏麵的門道可謂是駕輕就熟了,一語就道破了關鍵所在。

    為什麽省委省政府有意調整優化經開區布局,強硬限製經開區的新設指標?目的非常明顯,就是在惡補在早年欠下的惡賬。

    早些年,為了刺激地方經濟發展,發揮出地方的政策積極性,不得不給各地設立經開區,讓他們用盡政策的工具,快速帶動地方發展。但由此帶來的惡果也非常明顯,最大的一個不良影響,就是同質內卷嚴重。一個縣引進了一個項目,成績顯著,經濟稅收貢獻非常高,另一個縣也趕緊跑出去引進一個同樣的項目,急於複製成功路徑。

    這樣的後果隻有兩個,一個是複製成功,兩個地方開始產生競爭,本來應該合作共贏、取長補短的兩個地方逐步演化成互相提防,搶人搶訂單,有時甚至能到水火不容的地步,嚴重製約了地區的協同發展,也影響了省級層麵統籌布局。

    另一個就是複製失敗,產業建設失敗,甚至爆出巨大的債務、政策雷點,給當地群眾帶來的惡果先不說,就這個產業也會被全麵波及,同樣影響了其他地區的類似產業發展。就像某個產品的口碑壞掉了,連帶著這個產品所有的生產廠家都會連帶受影響。這就是惡性競爭帶來的嚴重後果,非常不利於地區的整體發展。

    所以,現在的省委省政府發展思路非常明確,就是要一城一特,決不同質!你拿不出具有獨創性、不可替代的產業,就是發展潛力薄弱,非但很難取得長遠發展,嚴重的還會破壞全省的產業布局。

    這樣的園區,是不會讓它再升格為經開區的!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