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動員千次,不如問責一次”!在這一連串重磅處理消息和高壓督促下,全縣幹部終於意識到,這次清園行動不是鬧著玩的,是來真的了。

    在這樣的高壓下,絕大部分幹部都主動向紀檢組交代了自己存在的問題,希望得到組織的原諒和挽救。

    這下紀檢隊伍有的忙了,要根據涉案人員的輕重逐一采取不同程度的處理。

    這麽大的事情,是肯定會成為新聞的。省報、省台都報道了嶽山這次“清園行動”,隻是與自媒體烏煙瘴氣的挖苦嘲諷不同,官方媒體還是普遍給予了讚賞,敢於在招商引資的關鍵檔口刀刃向內,為了企業的安心發展而整頓全縣幹部隊伍,這樣的魄力怎麽樣都值得點讚。

    隻是影響這麽大的社會事件,對有些事還是有負麵影響的。

    這不,從市紀委傳來消息,推薦嶽山工業園區紀工委成為全省先進紀檢監察集體評選落榜了。其實工業園區紀工委已經被省紀委列入了考察名單之一,下一步隻需要等待省紀委實地驗收通過,就基本上評上了。

    出了這麽的事後,省紀委立刻將工業園區紀工委從候選考察名單中剔除了。

    這也不能怪人家,畢竟園區存在牽涉麵如此廣的吃拿卡要、蠅頭小利的微腐敗行為,如果還繼續入選,勢必會引來其他地方的反對意見。

    中國一向如此,一個先進典型,是不容許有任何汙點的。

    如果是評選時就已經存在的汙點,出於公眾情緒考慮,取消評選倒也無可厚非。可表彰是對過去成績的肯定,但在有些情況顯然是有些反應過度了,比方說有的單位和個人獲得了先進典型,之後因為其他原因出事,產生了汙點,在這種情況下,上麵也要追回已經頒發的榮譽。這就有點矯枉過正了,說穿了就是沒有從曆史客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拿現在的錯誤去否定過去的成績。

    這樣的結果在林方政意料之中,他也沒有什麽失落的。這些榮譽,除了給當領導的臉上貼金、增加政績外,對幹部職工是沒有“實質”好處的,企業群眾也毫不關心。和“清園行動”相比,林方政更看重後者,因為這是能實實在在給園區健康長遠發展帶來好處的。隻要園區能從此風清氣正,個人的政績榮譽又算得什麽呢。

    張利心也沒有因為這個事而不高興,王定平與他深談時,他就擔心過這個問題。但在榮譽和反腐之間,他和王定平都堅定選擇了直視問題、擠掉膿瘡。如果不開展“清園行動”,即便是拿了這個榮譽,到時候要真出了上級督辦的腐敗案件,那可真是捧著榮譽被打臉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