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

    南鑼鼓巷

    閻解成、閻解放、劉光天一幫人興高采烈的從天安門回來,全城內外都洋溢著喜悅的氣息,可謂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歌聲嘹亮,人們都在熱烈慶祝這場的偉大勝利。

    隨著這場偉大的勝利,生活也在迅速發生著變化,個體戶的出現和發展成為經濟生活的亮點,為許多人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也活躍了市場,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這一年,京城的個體戶數量開始迅速增長,許多限製個體經濟發展的政策開始逐步取消,而個體戶主要分布在零售、餐飲、服務業等領域,其中以服務業的個體戶數量最多。

    與其他時期相比,1976年的個體戶雖然創業門檻低,許多人通過個體經營實現了就業和脫貧,但是社會認可度不高,個體經營仍被視為“資本主義尾巴”,受到社會輿論的質疑和批評,使得絕大多數人裹足不前,仍把當工人、進體製當做謀生的首要選項。

    從南方回來的曹衛國正在院裏做著木工活兒,在這個喧囂的城市裏,用心雕琢著生活的每一寸時光,他的兩個兒子,曹平安和曹平易在旁邊打下手,年齡不大倒也能幫上不少忙。

    做木工活兒是曹衛國修身養性的興趣愛好,也是他光明正大的來錢途徑,因為高超的木工技術,曹衛國做的家具在這京城已經小有名氣,不少人稱讚曹衛國“匠心獨具”,是當地的魯班,隻是這其中的“含金量”有多就不可而知了。

    盛名之下,“木匠大師”曹衛國做出來的家具從來不愁賣,找他定做家具的人已經能從西直門排到東直門,而且還有多不勝數的人被拒之門外。

    據說上到廳長、局長,下到廠長、科長、都以擁有曹大師的家具為榮,不少廠長為了買一件曹大師親手打造的家具,不惜變賣傳家寶,帶著一家老小節衣縮食。

    眼看著向曹衛國求購家具的人絡繹不絕,曹衛國賺的盆滿缽滿,街坊四鄰可是羨慕的眼睛發紅,尤其是三大爺閻阜貴,經常纏著曹衛國,希望曹衛國能收小兒子閻解曠當徒弟,把這木匠手藝傳給閻解曠。

    可是曹衛國這門手藝太特殊,一般人可學不會也掌握不了。

    首先你得會高超的木工技藝,其次你得是廳局級的木匠。

    閻解曠聰明是聰明,但級別不夠,學的再好也白搭。

    就在曹衛國細心雕刻的時候,劉光福拎著一條魚走進來:“衛國哥忙著呐,您說您,都是這麽大的領導了,還在工作之餘給人做飯、做木工活貼補家用,實在令我們這些無所事事的汗顏啊。”

    曹衛國沒好氣道:“少耍貧嘴,你來我這兒幹嘛?”

    劉光福笑道:“嗨,我爸跟三大爺一起去釣魚,運氣不錯釣上來幾條,讓我拿一條給您嚐嚐鮮。”

    曹衛國:“我的釣魚技術你們又不是不知道,你看看我那魚缸,裏麵的魚都快胖成豬了,你爸也是,和我客氣什麽,行了,魚你拿回去,告訴二大爺,他的心意我領了。“

    劉光福撓頭道:“這不好吧,哪兒有把拿來的東西再拿回去的。”

    曹衛國:“沒什麽不好的,咱們幾十年的街坊鄰居了,不用見外。”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